□本报记者刘文研
2017年,一位医生两次在火车站救人的事迹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热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时间成为了潍坊市的“明星”。人们纷纷为这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点赞,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医生”“新版雷锋”。她就是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陶艳丽。
陶艳丽的故事感动了一座城,在潍坊市掀起了宣传学习“全市重大典型”陶艳丽先进事迹的高潮。如今,时隔近一年,陶艳丽的身上依然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
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
2017年9月9日、10日,陶艳丽去北京出差,途中遇到两名乘客突发意外摔伤,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给予救治,处置妥当后默默地离开了。热心的网友拍下她救助伤者的图片上传朋友圈,并称她为“新版雷锋”,人们也在网络的转发中查询到了她的确切信息。
提起这件事,陶艳丽抿嘴一笑:“当时听到广播,作为一名医生的第一直觉就是去看看怎么回事,自己能不能帮上忙,没想到后来竟引起那么大的轰动。”陶艳丽说:“列车长问我姓名,我只说自己是人民医院的医生。救助病人本就是医生的职责,能用自己所学帮助他人,我也觉得十分开心。”
陶艳丽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身边的人也纷纷掀起学习陶艳丽的热潮。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杨树芹告诉记者:“陶医生在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给予患者救治,传递的是潍坊医生的形象,更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为科室里涌现出这样的好医生点赞!”“正能量需要传递,如果人人都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社会将更加和谐。”陶艳丽说。
真情温暖身边人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陶艳丽已在耳鼻喉科工作13载。13年来,她始终不忘初心,践行着自己“治病救人”的誓言,用真情温暖着身边的人。
在陶艳丽的身上,始终有那么一股子执着的“真诚”劲儿。读研期间,得知病房里的一位患者家庭困难,她于是每天跑回宿舍做饭给患者送去。
2006年,寒亭区刘先生因喉狭窄到耳鼻喉科就诊,经多次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他母亲白天在医院照顾他,晚上就出去乞讨。陶艳丽得知后,当即将身上的200多元钱都给了刘先生,并发动同事为他捐款4000余元。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媒体朋友向社会募捐,第二天,一位司机又为刘先生送来2000元钱。就这样,刘先生共获捐2万余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生活困难。
2017年,刘先生的儿子因瓜子卡到喉咙里就医,也是陶艳丽主刀手术。刘先生的母亲一眼就认出了陶艳丽,她紧紧握住陶艳丽的手激动地说:“感谢陶医生,你救了我们家两代人!没有陶医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十几年如一日,陶艳丽凭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以患者为中心,从身边事做起,埋头苦干,用真情温暖、感动着患者,感动着身边所有人。
精湛医术救死扶伤
时隔十余年,陶艳丽依然记得面试时考官的问题,“作为医生,什么最重要?”陶艳丽当时的回答是:“德才兼备”。
自从业以来,陶艳丽始终用好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工作辛苦,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医生是一份奋斗不止的工作,医学在不断的进步,只有掌握了最前沿的医术,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陶艳丽说。
曾经有一位患有鼻中隔偏曲症的小伙子想要报考飞行员,必须要手术,但是如果手术做得不好他还会因此被淘汰。事关重大,为他主刀的陶艳丽全神贯注,用她精湛的医术小心翼翼进行着每一个程序的操作。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手术成功了,然而陶艳丽却因为左手一个姿势时间太长麻木了,整个左臂都动弹不得。
从业13年,陶艳丽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没有收到过一起患者投诉。在弘扬正能量的今天,陶艳丽的事迹让人感动,她用自己的热心肠、好技术和实际行动,用她党员的风范和责任感为社会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禚佩佩通讯员王相辉报道本报讯7月2日上午,青岛新河化工基地管委组织润农化工、海湾精细、红蝶化...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