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题记。
从著名诊断“知识就是力量。”到《培根人生论》的结束,我被培根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他在十七世纪便思考出,至今仍值得记忆,且可以反复咀嚼的句子,这大概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在此书中就受到了来自人生不同模块的启迪,下面分享我感触较深的部分。
“一个小时的交谈会胜过一整天的沉思。”—论友谊。
知己是“与朋友交,不亦乐乎?”中,志同道合的贤士;知己还是“伯牙绝弦”中,拥趣的密友;知己更是“士为知己者死”中,可以为其付出生命的挚友。白居易曾说:“平心知己者,屈指能几人。”世上真真切切的朋友并不多,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不愿孤独,他们向往纯粹又真挚的友谊,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潮水一般的面孔里,张望着。我在此篇折了一个角,准备分享给我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书中提到了友谊的两个果实:心中郁积的各种情感和萦绕心事的,宣泄和释放的渠道;朋友的忠告。
我想每个人在阅读此篇时,内心都会蹦出自己最好朋友的身影,回忆与她的点滴往事,竟发现,原来都印证着书中的哲理。林肯表示“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每个人都应该有两间房子,一间装满了家庭的温馨,而另一间被填满了友谊的欢乐。”《读者》中聊到,人们应把社会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倾诉给家人,再把家庭中琐碎的事情向朋友说道。挚友,他们值得信任,我们才总愿意在他们面前脱下伪装,摘下面具,不再隐藏自己心底深处的小情绪。挚友,他们真实,我们才乐意告诉他们各种心事。这些常常只是为了找一个人释放所有的负能量,但那个人也只能是你的挚友。
我幸运地遇到了我的好朋友,我愿意向她说出我压在心底的话。她的回复往往批评多于赞同,我曾幼稚地认为,是她对我的偏见,其实不然,“人自己就是最大的拍马屁者,而朋友的直言则是医治对拍自己马屁的良药。”
友谊的益处大概是石榴上的果仁那么多。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喜欢孤独的人如果不是野兽那么就是神灵。”也正因没有人喜欢孤独,所以友谊显得更为可贵。我认为重要的友谊和不由分说的缘分是紧密联系的。“人生一世,一起活一辈子是缘分;一起走一阵子,是缘分;同一条船、一程车,共一场雨、一场雪,都是缘分。”而友谊就会在你我之间悲悲喜喜、深深浅浅的牵绊和牵扯里诞生。
“在短短的语言中藏有丰富的智慧和内涵。”—论谈吐
人们总欣赏能够自圆其说的趣言妙语,而漠视那些严肃单调的内容。晏子使楚时,巧妙地回击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短短几句话,便不愧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谈吐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位夫人曾经被马克吐温夸奖过的夫人曾说:“我无法像你一样夸奖你。”马克吐温说:“你可以像我一样说谎话。”菜市场上小市民与古今中外的名人谈吐固然不同,正因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隐藏了高尚的道德修养。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论习惯
我们既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又不能被坏习惯所掌控。习惯来自人生的各个阶段,“教育,只不过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而已。”养成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打开内心的阀门,汲取生活的每处亮点,有发现好习惯的眼光,才有可能养成好习惯。坏习惯如阴魂不散的身影,好似怎样都无法摆脱但可以反向利用它们,正如一根棍子它已经是向一旁弯曲,我们可以反方向折它,便又会回到正常轨道。
《培根人生论》对我先人生阶段最有益的是——论友谊,其次便是论谈吐,最后便是论习惯。也许以后会我置换调这些关键词,但它始终是我人生的一盏指路灯。
新闻推荐
□记者冯砚农通讯员李培政报道本报潍坊讯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各农业基地实地调研并...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