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泥塑作品
▼学生现场绘制花灯
本报记者刘福文文/图
4月23日是本届民博会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位于鲁台会展中心的第四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现场,发现在潍城区教育和体育局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区,依旧门庭若市,大量游客在此停留观看。该展区共集中了潍城区近十所中小学的学生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成为展会的独特风景。
课堂里创作展会上绽放
“今年我们带来的是学生亲手绘制的民间艺术作品——农民画,它大胆地与儿童画相融合,创造出具有儿童稚拙特色的‘儿童农民画’,构图饱满,想象力丰富,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的装饰美感。”来自潍城区青年路小学的老师季春兰向记者介绍道,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学校开设农民画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孩子们借农民画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表达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又有阳光活泼的《追风快车》,还把学生绘制的图案印到了帆布袋与T恤上,十分具有创意。
心中记历史双手捻未来
记者看到,在潍城区仓南路学校以“红军长征故事”为主题的面艺展览板块,“血染湘江”“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等耳熟能详的长征故事作品,人物形态各异,面部刻画细致,衣纹简练概括,神态生动,背景色彩点缀艳丽。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们一个作品由八名学生和一位老师大概用两个月共同完成,不但锻炼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让他们学习了长征精神,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校长韩子进向记者介绍道。
非遗进校园文化代代传
“老猫花灯在老潍县有数百年历史,近代以来比较盛行,在春节里提灯、闹灯,表现出人们对生活强烈的热情,展现出浓浓年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梅老师亲手教授同学们传统工艺的制作技艺。”外国语学校的宗老师介绍说。现场记者看到,学生们扎制的荷花灯、宫灯,配以瑞兽花鸟等图案,十分漂亮,还有几位小朋友正在现场为花灯上色。
“我们2011年就开始参加文展会,向游客展示我们学生创作的剪纸艺术,自己编制教材,取材上有历史故事、诗歌、节日,民俗等,不仅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而且陶冶情操,使他们充分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入选为潍坊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来自潍城区望留街办中学的老师向记者介绍。
此外,记者还在展区看到了潍城经济开发区小学的泥塑,潍城区永安路小学老师与学生现场制作的糖人,潍坊三中的篆刻印章,潍坊光正实验学校的老潍县木版年画……这是本届民博会上的一抹亮色,是潍坊市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实践。
新闻推荐
本报讯之前,本报以《“战友群里不能缺了老科长”》《找到老科长遗憾已经去世》为题,报道了北京的林秋英、河南...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