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文莉
通讯员孙敏
在寒亭区朱里街道东于家庄子村,厕所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村“两委”成员李忠群口中得知,“村里计划厕所改造220套,已完成190多套,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改造。”现在的东于家庄子村,道路顺畅,环境优美,村貌整洁。而这只是寒亭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后的一个缩影。
补齐短板,村庄旧貌换新颜。整治村容村貌,寒亭区多举措并施。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完成所有涉农街道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村庄的调查摸底,严格改厕招投标程序,并结合改厕完成了5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公共空间整治任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沟村塘淤泥,清除残垣断壁。实现村庄主要道路公共照明全覆盖,加快实施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运转模式、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农村垃圾中转站,配置垃圾桶、保洁人员、垃圾收运车,村庄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规模养殖场配建粪污治理设施,大幅度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人居环境长效良好的关键在于保持。寒亭区完善监管机制,投入160多万元建成“智慧环卫”平台并投入使用,有效实现了对人员、车辆、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以及事件的动态监管。所有村按区域划分为网格,分别在每个网格指派管理员,同时每个村选出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巡查与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督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暗访抽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问题。建立奖励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认真开展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的村庄,发放奖补资金,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
统筹做好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形成合力。寒亭区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细化各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量化工作标准,确定工作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做到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实现了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广泛发动群众。依托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平台,结合宣传标语、入户宣传等手段,持续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11月28日上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建潍坊医学院签约仪式在潍坊隆...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