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青州新闻 > 正文

松林凝道泽千载

来源:潍坊晚报 2018-02-04 15:41   https://www.yybnet.net/

松林书院是以修先贤祠的名义建立的。明朝成化二年,青州知府李昂以重建先贤祠的名义,修建松林书院,使之成为明代山东新建的第五所书院,也是潍坊历史上第一所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和明代潍坊新建的第一所书院。

选址重建名贤祠延请名师建书院

松林书院是潍坊境内第一所具有教学职能的书院,也是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办学时间最长的书院,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矮松园。宋初名相王曾所作《矮松园赋并序》载,“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胜概。二松对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寻,周且百尺,轮囷偃亚,观者骇目,盖莫知其年祀,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之父黄庶任青州通判时,曾“左妻右儿醉树下”,感慨“矮松名载四海耳”。由此可见,矮松园在宋代便是青州名胜,并名闻天下了。

宋初地方官学基本处于废弛状态,志存高远的王曾无处就学,便在当地“闲馆”矮松园读书,后连中三元,官至宰相,封沂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青州的读书处,被后人称为范公书院。

在矮松园正式建立书院是明代。明朝成化二年,新任青州知府李昂在政务闲暇之日偶然到府城西南隅,发现矮松园高亢明爽,面山为屏,清致可爱。李昂这时正四处为重建祭祀青州十三贤的名贤祠选址而不得。于是李昂撤掉院内寺庙的佛像,赶走僧众,把十三贤神位迁于其中,按宋制为各位先贤塑像,在门楣悬匾“名贤祠”。前建思齐、仰止两斋,作为行斋戒礼的场所。名贤祠四周修建围墙,墙之外建藏修、游息二轩,延请四方品学兼优者在此安居为师,选拔属县中正直好学的子弟在此学习。又种植松树百余株,矮松园从此松涛不绝,蔚然成林。整个建筑群的大门统题为“松林书院”。书院落成之日,李昂率属官和书院师生隆重举行了祭拜先贤活动,希望以先贤为榜样,收崇正祛邪、陶冶情操之效。成化五年,李昂向朝廷奏请为立祠。明宪宗特别下诏批准,并要求礼部确定祭祀仪式,让地方遵照执行。松林书院后来还建有乡贤祠,祭祀房玄龄、王曾、燕肃等青州府历史名人。名贤、乡贤二祠巍然矗立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院师生,激励他们见贤思齐,刻苦攻读,成就伟业。书院屡圮屡废万历八年被毁

松林书院是以修先贤祠的名义建立的。因为明初大力倡导和发展各级官学教育,“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同时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大力推行程朱理学,书院教育被排斥在国家教育体系之外,自洪武至成化近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如果这时奏请建立书院,朝廷不可能给予支持。李昂便另辟蹊径,以重建先贤祠的名义,修建松林书院,使之成为明代山东新建的第五所书院,也是潍坊历史上第一所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和明代潍坊新建的第一所书院,其在当时青州府,乃至整个山东地区,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松林书院从创建到改学堂,历经四百多年,由于有历代重文崇教的地方官员的倾力支持、经明行修的书院名师的谆谆教诲,其办学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人才培养之盛,在山东教育史上实属罕见,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其间虽屡废屡圮,但总有以兴学重教为己任的有志之士挺身而出,或重整祠宇、修葺学舍,或礼聘名师、整顿学风,或亲任主讲、传道授业,把松林书院一次次推向辉煌。

隆庆元年,作为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理学家,山东督学邹善亲自到松林书院(此时已改称凝道书院)讲学,一时追随者云集,盛况空前。当时,阳明心学崛起,风靡海内,蔚然成潮。王阳明及其后学纷纷创建书院,授徒讲学。阳明心学和书院的迅猛发展,对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及政治的稳定、思想的统一构成了威胁和冲击。于是,崇奉程朱理学、执掌朝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便以统一思想的名义,大力整饬学政,限制书院发展,严禁自由讲学,并借机排除异己。万历七年,“诏毁天下书院……先后毁应天等府书院六十四处。”松林书院就在这被毁的六十四所书院之列。据《益都县图志》记载,松林书院被毁于万历八年。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云门书院记》载:“权臣挟当轴之势,废革天下书院,所司奉行太过,遂赭其地而空之。”万历四十一年,按察司副使高第曾有修复之议,但此时书院“故址茂林鞠为禾粟,经其地者,如入墟落,而闻叹息之声,何从修葺?”无奈,只好另外择地修建新书院。清初学者安致远《青社遗闻》还披露了贪吏借毁书院之机中饱私囊的史实:“江陵相时议乡校,贪吏承风,撤祠拉像,伐松柏,货千金入私囊,舆论痛惜不顾也。祠既废,碑碣为人取去作砧石,历代名区,鞠为茂草。”百年之后重建官绅踊跃捐资

直到一百多年后,松林书院才得以在原址重建。康熙二十八年,新任青州兵备道陈斌如发现书院与先贤祠并废,“致使前贤胜迹仅存遗址于荒烟衰草之中”,感叹“十三贤如寇忠愍公等,其文章德泽,自百世师也,岂意及今春秋不祀,血食固难问矣,即祠宇肖像亦仅一荒土丘耳。满目荆棘,今昔堪悲。”陈斌如虽然想重建书院,但苦于力量不足。后来他到省城向布政使卫既齐作了汇报,卫既齐立即捐俸倡建,他自己更是倾囊而出,他的部下、府县守令和地方士绅也都踊跃捐资相助,而把“兴行文学、澄清吏治”作为地方首计的山东巡抚佛伦对松林书院的重建也给予了支持。书院重建始于康熙三十年二月,落成于次年四月。陈斌如重建书院,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和学生“读书食禄时,能以学问植其气节,而以事业发舒性情”,他认为如果“景仰此祠而流连慨愤,徒令昔贤专美于前”,只是让先贤受人景仰赞美的话,那是可耻的,应该学习先贤名宦的精神,使“忠孝廉节”之理不泯于天地,至于“会文课艺,其余事耳”。可见,这时的书院“崇儒重道”,注重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反对把书院教育作为科举制度的附庸,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光绪二十八年,松林书院改办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成为山东省最早的官办中学,由此开启了山东现代中学教育的序幕。

青州在明清时期是府、县两级政府驻地,清代还是八旗兵驻防地,主持创办书院的不仅有益都县官员,还有按察司、青州兵备道、青州府和青州副都统衙门的官员,因此青州书院数量高居潍坊地区各县之首。明代青州除松林书院外,由官员主持创办的书院还有崇义书院、云门书院、汪公书院,私人创办的书院有进士曹凯在成化年间所建白龙洞书院。清代府县等官员主持创办的书院有敬乐书院、宏远书院、容保书院和旌贤书院,青州副都德克吉纳奏请创办了海岱书院,清末还有西方传教士所建广德书院、培真书院和崇道书院。

新闻推荐

发展特色产业 搭建合作平台 潍坊市为乡村振兴铺上碧绿底色

本报讯(记者潘来奎通讯员赵玉杰申燕祥)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如何更好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脱贫攻坚,发展...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松林凝道泽千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