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青州新闻 > 正文

他生活俭朴清寒,为官每每以“事功”为要。而对时代积弊,如帝王奢靡、选才不当,他总是奋力疾呼,挺身抨击,是独树一帜的时代名臣。 刘毅:反潮流的西晋“事功”名臣

来源:大众日报 2018-11-24 09:26   https://www.yybnet.net/

西晋“事功”名臣刘毅唐朝纂修的《晋书》记载了刘毅的事迹■政德镜鉴

□本报记者鲍青

本报通讯员王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是对魏晋士族门阀制度本质的经典概括。而作出这个结论的人物,是晋初名臣、莱州人刘毅。

在玄学清谈盛行于世、门阀士族占据要津的西晋初年,刘毅高扬“事功”旗帜,抨击帝王昏碌,批判九品中正制度。这一反潮流的思想作为,如今更显弥足珍贵。

“言不苟合,行不苟容”

刘毅先祖是西汉初年的景阳王刘章。刘章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儿子,曾在汉初平定诸吕中立下汗马功劳。

刘章虽是皇族出身,却极有胆量勇气,很早就为诸吕所忌惮。在吕氏权势熏天的当时,刘章的出现及其作为,维护了皇族尊严。

作为刘章后人,刘毅崇拜先祖为人,内心也自觉向先祖靠拢。

刘毅生于天下分崩离析的东汉末年。当时社会舆论极重“名望”,品评断语往往决定着社会精英的前途命运。刘毅身处大时代,自然也身染好臧否人物的习气。

“臧否人物”一定要得当准确,一旦出现谬误,必会激起臧否对象的反唇相讥。刘毅“少慕清节”“幼有孝行”,对臧否对象认识透彻,所以他的点评往往精准犀利,甚至“王公贵人皆惮之”。

刘毅虽然喜欢臧否人物,却没有沾染当时名士“言行不一”的作风。他具有积极济世之志,既是洞彻社会的观察者,也是身体力行的嫉恶者。他一进朝堂,就散发卓异光彩。

曹魏时期,河东太守杜恕闻刘毅之名,聘请他做功曹属官。刘毅上任后,一次性裁汰不称职小吏百余名。百姓赞许不已,称颂“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

刘毅一入仕途,就一鸣惊人。到了曹魏末年,刘毅被当地推举为孝廉,辟为司隶都官从事。他任职期间,“京邑肃然”,秩序井然,百姓称道。刘毅深受鼓舞,决定弹劾为非作歹的高级官员河南尹。顶头上司闻听此事,劝告他:“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

上司意在提醒刘毅,河南尹嚣张跋扈背后,有众多权贵支持,轻易弹劾恐有不测之祸。刘毅毫不畏惧:“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刘毅认为只要“攫兽”过程中,时刻提防背后势力作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在刘毅坚持不懈下,河南尹最终被罢职,但刘毅果然也遭权贵排挤构陷。刘毅一怒之下,扔掉官员信符,潇洒离去。

刘毅弃官,隐居故乡,声名日响。同郡官员王基数次举荐刘毅,褒奖他“方正亮直,介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是有补于世的能臣。王基希望朝廷能破格选用,就像“伯乐取骐骥于吴坂,秦穆拔百里(奚)于商旅”一样。

王基时任征南将军,是朝廷倚赖的边疆重臣,他的举荐自然受到朝廷高度重视。不久,太常郑袤推荐刘毅任博士,刘毅再度走入仕途。

此时,曹魏集团形神支离、王气索然,群臣多“飞鸟各投林”。许多朝臣随波逐流,攀附权臣司马氏,无意于黎民社稷。刘毅处此颓败末世,却始终竭忠尽职。虽被时人视为迂腐,他却毫不在意。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权臣司马昭因灭蜀之功晋封相国。他想扩充相国府力量,决定征辟刘毅做相国掾。当时司马氏正紧锣密鼓地取代曹魏,刘毅以疾病推辞,“积年不就”。当时朝臣都说刘毅内心依旧忠于曹魏,所以司马昭“怒其顾望”,对他发出死亡威胁。在强权压迫下,刘毅恐惧,被迫应命,后转为主簿。

在司马氏全面掌控权力,代魏只是早晚的背景下,刘毅个人坚守难扭时局嬗变。

劝谏帝王,可方桓灵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元泰始,建立晋朝。新朝初建之际,司马炎为笼络人心,大封前朝官员。刘毅被任命为尚书郎,随即提拔驸马都尉,又迁散骑常侍,又任国子祭酒。但刘毅易其服而不易其道,易其朝而不易其性,一如往昔。

刘毅坚持原则、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性,一方面让晋武帝觉得其有可用之处,“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一方面又觉得刘毅始终有难驯服的地方,时常侧面敲打,“转城门校尉,迁太仆,拜尚书,坐事免”。晋武帝想“双管齐下”,通过拉拢与打压,让性格孤傲的刘毅彻底臣服。

咸宁初年(公元275年),晋武帝重新起用刘毅,让他担任散骑常侍,后转博士祭酒。

西晋建立后,吏治严重蜕化腐败。晋武帝用刘毅为监督京师和地方官员的司隶校尉,期待靠其“刚直强项”荡涤污浊官场。

刘毅转入监察领域,好似如鱼得水,迅速出台一系列整顿吏治的举措。他纠察京师豪右,弹劾高官权贵,“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绶者甚众”。当时百姓将刘毅比作西汉宣帝年间“正色立朝”的盖宽尧、汉元帝时期“刚直不阿”的诸葛丰(诸葛亮先祖)。

舆论对刘毅的肯定,更坚定了他的意志。他将批判鞭挞矛头对准了任何不守法度者,甚至连皇族也不例外。皇太子司马衷朝见晋武帝,通过东掖门的仪仗队喧闹杂乱。刘毅认为这违背法度,将仪仗队喝止于大门外,并上奏弹劾皇太子的师傅。后来经过晋武帝亲自调和,皇太子才低调进入朝门。

刘毅为官行事坚持本心,并不以皇帝好恶改变。他不仅不会曲意逢迎、靠献媚邀宠,甚至往往辛辣讽刺,戳中武帝痛处。

晋武帝篡位后,为显示得位正当,原先还能保持谦逊作风,但随着平定吴国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武帝愈发志得意满,日渐沉醉在巨大武功中。随着天下升平无事,他也越来越钟爱奢靡享受。在皇帝的带动下,群臣竞相效仿,朝廷以攀比为尚。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极尽奢靡铺张之能事,晋武帝不仅不加制止,反而积极参与其中。

有一次南郊祭祀后,武帝洋洋自得,想从刘毅口中得到一些吹捧,他回顾即位以来的文治武功,郑重询问刘毅:“卿以朕方汉何帝也?”武帝言外之意,是希望刘毅把他比作西汉初年的明君文帝、景帝。

对武帝沉溺享乐,刘毅内心极为反感。他借着武帝炫耀的机会,抨击劝谏一番,就言道:“可方桓灵。”桓帝、灵帝是东汉有名昏君,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天下骚乱。诸葛亮作《出师表》,就曾用“桓灵”来警戒后主刘禅。

刘毅将晋武帝比作桓灵,是狠狠打皇帝的脸。一旦天子震怒,往往“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必有性命之忧。刘毅明知风险巨大,依旧敢出此言,需要极大勇气。

武帝闻言,脸色着实不好看。但他要为自己作最后辩解,悻悻然道:“吾德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

武帝所言取代曹魏、攻灭孙吴、结束分裂,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刘毅不为咄咄逼人的皇权压倒,反而坚持己论,反击也更有力:“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这绝非君臣间谐谑之辞,也并非刘毅危言耸听。

西晋社会阶层固化,士族穷奢极欲,寒族进身无门,潜藏着巨大危机。刘毅一针见血地抨击,让君臣对话紧张到一触即发的地步。武帝怜惜刘毅才能,就自我解嘲打圆场,为解除尴尬找到一个台阶,“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从此,武帝与刘毅之间留下深深嫌隙。

从事实来说,刘毅对武帝评价过于“激切”。武帝代魏后,文治方面颁布儒家法典《泰始律》,以礼制经义治国,以三省六尚书代为施政,奠定三省六部制雏形。武功方面西平鲜卑叛乱、南灭东吴一统、结束近百年分裂。他还设立“常平仓”、罢州郡兵,降低百姓负担,全国户口三年内增加了一百三十万户。

刘毅敏锐地发现武帝奢靡萌芽,因而有“桓灵”之喻,希望皇帝猛然警醒,发奋振作。

群臣以为吉,唯其以为凶

因为两人都不愿让步,君臣紧张的关系持续许久,一度看不到舒缓迹象。

紧张关系还需第三人居中调解。最后,八面玲珑、担任散骑常侍的邹湛,巧妙化解武帝心结。他先对晋武帝言:“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人心犹不多同。”但随即他话锋一转,不留痕迹地逢迎:“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廉)颇(李)牧而文帝怒,今刘毅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矣。”原来邹湛不是觉得晋武帝比不上汉文帝,而是认为汉文帝配不上晋武帝。

邹湛巧妙献媚,但武帝也并非好糊弄。他对邹湛抛出疑问:“我平天下而不封禅,焚雉头裘,行布衣礼,卿初无言。今于小事,何见褒之甚?”晋武帝疑惑,我平时做的如拒绝封禅、烧毁珍宝的大事,没听到你说什么好话,怎么如今一件小事会如此褒奖我?

这个问题颇为刁钻,很难回答圆满。但机敏聪慧的邹湛轻运灵思,就将难题巧妙化解:“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夫君臣有自然之尊卑,言语有自然之逆顺。向刘毅始言,臣等莫不变色。陛下发不世之诏,出思虑之表,臣之喜庆,不亦宜乎!”

邹湛回答之巧妙,在于告诉晋武帝:你从前所作种种“大事”,都是在臣子意料之中。而宽容刘毅犯上之语,不加任何追究,实在出乎臣子意料之外。所以自己格外“喜庆”,要发这顿感慨,赞叹君主虚怀若谷的伟大。

这番逢迎阿谀,让武帝心情大为好转。

犟脾气的刘毅没领邹湛的人情,也没有吸取前番教训。后来,他又和群臣唱反调。

太康五年(公元284年),传言有“龙”现身首都洛阳的武库井中。青龙出现后,马上有人向武帝道喜。武帝也非常好奇,亲自前往观摩龙的风采。许多大臣认为这是吉兆,象征大晋国运昌盛,请求举行朝贺庆祝。只有刘毅发不祥之语,泼了一盆冷水。他引述历史上曾出现“龙”的记载:“昔龙降郑时门之外,子产不贺。龙降夏庭,沫流不禁,卜藏其漦,至周幽王,祸衅乃发……”

刘毅所引用“龙”,分别在春秋、夏朝两度降临,但却都不是幸事:

公元前523年,郑国遭遇洪水,有两条龙在国都门外河中打斗。国都百姓惊慌失措,请求用祭祀来驱除灾祸。郑国执政大臣、著名思想家子产认为:“我斗,龙不我现也。龙斗,我独何现焉……”子产认为“龙”乃自然之物,与人类行动没有关系,不需要专门祭祀。

而在夏朝末年桀王时期,有龙出现于王宫之外,并留下许多唾沫液体。祭祀官占卜之后,决定用容器收敛龙沫,密藏于府库之中。到西周幽王时,容器被打开,演变成灭国之祸。

刘毅呈递奏疏后,武帝兴趣迅速索然,下诏曰:“正德未修,诚未有以膺受嘉祥。省来示,以为瞿然。贺庆之事,宜详依典义,动静数示。”

武帝被迫拖延朝贺典礼后,许多大臣对刘毅极为不悦。尚书郎刘汉以为“龙”是对本朝“戢武兴文”的感应。他弹劾刘毅,“引衰世妖异,以疑今之吉祥”,强烈要求惩治刘毅。

大臣群起弹劾,反让武帝深感刘毅性情孤直,不结党不攀附。他力排众议,训斥了要求惩治的大臣。刘毅上疏言道:“必有阿党之臣,奸以事君者,当诛而不诛故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由于刘毅来自州闾,在晋朝盘桓许久,对于西晋政治弊端了解深切,所以他每次上疏谏言,皆能触及时弊,颇得武帝器重。后来武帝调其为尚书左仆射,分领尚书诸曹,同时有纠弹百官之权。

权位日重、待遇日隆后,刘毅“刚直”之气不曾消磨。他对武帝的谏诤,不止于南郊祭祀后的犀利问答,更表现在著名奏疏《宜罢中正疏》中。这篇近两千字的奏疏,是反对九品中正制的经典之作,全文收录于《晋书》中。

刘毅批判矛头,直指西晋的选才制度——九品中正制。

东汉后期,豪强势力愈发庞大,门第观念越来越成为选才的主流标准。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马氏集团取代曹魏后,士族制度达到制度化、完备化阶段。刘毅为官极重“事功”,一贯反对靠门第博取官位。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但有八损”,所以上疏请求予以彻底废除。

刘毅从九品中正制制度推行者“中正之职”的弊端展开论述。

中正官职是推行九品中正制的组织保证。按照规定,中正官评议士人品德,应该全盘考虑士人父、祖的籍贯、官位来评定门第高低,然后人事部门再根据门第高低,决定应授职的大小。但在实践中,这种选官制度越来越简单僵化,往往是门第越高,意味着职位越高;门第如果卑下,职位必然庸冗。而那些不属于士族之列的寒士,根本没有进身机会。久而久之,社会阶层凝固,人才流动趋于停滞。

中正之职弊端远不止于此。刘毅在奏疏中指出,中正官肩负选才之责,但多利用手中权力为所欲为:“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依靠个人喜好而评定的人才,往往也是名不副实的庸才蠢材。

仅从刘毅揭露的一端,即可窥见西晋时“职为中正,实为奸府”的腐败情况。刘毅奋力疾呼“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认为“自魏立以来,未见其得人之功,而生仇薄之累。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要求废除中正制,取消九品选才法,“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度”。

刘毅对选人制度的抨击,有理有据,切中时弊之要。奏疏呈递,武帝动容,“优诏答之”。但九品中正制是士族统治地位的组织基础,刘毅的建议自然遭到他们极力反对。武帝为了保证士族支持,内心虽然同意刘毅,却无法付诸实践,最终“帝竟不施行”。

“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

与当时爱好清谈的大臣不同,刘毅心忧朝政积弊,“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

除了勤政务实外,刘毅生活节俭,甘于清贫,不看重物质享受。武帝时期,群臣耽于享乐,刘毅是少见的家徒四壁的廉臣。刘毅的清寒甚至连武帝也过意不去,特意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改善他的生活。

刘毅七十岁时,上疏告老还乡。武帝又赐钱百万,让他以光禄大夫的待遇归第。

刘毅还乡后,威名依旧环绕朝野。司徒魏舒深感青州地区选才非人,特意举荐刘毅担任青州的大中正。

武帝虽然器重刘毅,也常借助他震慑群臣,但他始终顾忌刘毅的“峭直”,并不愿让其担任公辅,也不愿他再度出山。尚书省在武帝授意下,以刘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为由拒绝。没想到,尚书省的决定竟然遭到不少大臣反对。

陈留相孙尹表上疏,为刘毅鸣冤叫屈。他指出朝中有臣子与刘毅年齿相仿,却承担繁重政务,武帝从来“不以其为劳累”。如今让刘毅担任一地的中正官,皇帝就认为过于辛劳,此说实在难以服众。

孙尹表回顾刘毅当年担任司隶校尉期间,直法不挠,当朝之臣,多所按劾,是选拔人才的不二人选。他甚至表示,青州优秀人才众多,却苦于没有伯乐,如果弃刘毅而不用,青州人才选用必然混乱倒错。

光禄勋石鉴也接着上疏,褒奖刘毅识别人才的眼光,“(刘毅)纯孝至素,著在乡闾。忠允亮直,竭于事上,仕不为荣,惟期尽节。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

在两位大臣谏诤下,刘毅才得以出任青州大中正。早年,刘毅曾坚决要求废除中正官职,可惜在权贵反对下没有实现。如今青州二品以上人才由他甄别,他更觉肩负责任重大。刘毅不顾年高体弱,遂入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而他所要罢免的名不副实的上品人才,也是“自亲贵者始”。

太康六年,刘毅病卒。讣告传至京师,武帝抚几大惊曰:“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他立即追赠刘毅仪同三司,使者监护丧事。

武帝虽然看重刘毅“事功”,却并不完全信赖他,此前拒绝刘毅出任青州大中正,就是最好的证明。刘毅去世后,有官员认为刘毅“忠允匪躬,赠班台司”,可以赐予谥号,以褒奖他的一生。武帝假惺惺地召集几位执政大臣,咨询他们的意见。执政大臣大多赞同给予刘毅谥号,并联名写好奏疏。但奇怪的是,联名奏疏呈递后,竟久久没有消息,最终没有下文。

幸运的是,刘毅离世时西晋虽然危机深藏,却还是“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的太平盛世。在他逝去六年后,西晋皇室爆发惨烈的“八王之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随后,西晋社稷倾覆,近三百年动乱开始,中原地区进入“黑暗”时代。

新闻推荐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件边督边改信息公开情况一览表(第十一批·淄博市)

序号受理编号举报内容举报地点污染类型调查核实情况是否属实处理和整改情况问责情况1D370000201811110021淄博市...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他生活俭朴清寒,为官每每以“事功”为要。而对时代积弊,如帝王奢靡、选才不当,他总是奋力疾呼,挺身抨击,是独树一帜的时代名臣。 刘毅:反潮流的西晋“事功”名臣)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