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青州新闻 > 正文

历来都不曾是同一个地方

来源:亳州晚报 2019-03-22 08:48   https://www.yybnet.net/

◎杨本科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从“故里之争”看“商宋文化”的保护弘扬》的文章(作者姓白,以下简称“白文”),作者声明“无意单纯回应所谓‘故里之争’,谨在用史实和事实澄清一些有关商丘及周边地域文化的疑云。”这是一句大实话,因为作者就是不单纯地回应“故里之争”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否定了今日亳州之“亳”与夏商周文明的关系,认定“商丘,乃中国商业起源、商文明和商文化的根植所在”。

为了搞清楚商丘与“亳”之关系,笔者花了一点时间,翻看了清乾隆十九年《归德府志》(栾星审定,杨子建、莫振麟等校点,1994年12月版),想看一看商丘的先贤到底是如何定义商丘与“亳”之关系的。这一版本的《归德府志》可谓善本——底本好、佐证材料多、点校之人水平高,故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白文说:“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于此,亳州得名至今仅有1400余年。”那么,商丘得名多久呢?

《归德府志序例·序一》:“宋地归德军,肇得名于后唐,至金元乃称府。其领一州八邑,则自明嘉靖年间始也。”《归德府志序例·序二》:“沿革代异,分合靡常。”《归德府志序例·序三》《归德府志序例·旧序》均不见其关于商或者亳的叙述。

《归德府志卷首·图经序》:“考宋、元之世,归德府所领惟宁陵、夏邑、虞城三县。至鹿邑、永城二县隶属亳州……明初,归德与睢州并为州……盖自嘉靖以后,升州为府,领一州八县,至于今无异。”但是,即便是嘉靖以后,当时的商丘仍称为“归德府”,现在的“商丘”一名乃沿用其下辖的商丘县一名,现在所谓的“故里之争”是建立在行政区域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丘”仅有400多年历史,有鸠占鹊巢之嫌。

《归德府志卷一·方舆沿革表序》:“旧志言归德本兖、豫二州之域……后魏又改梁郡,辖于南兖州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宋”归属于砀郡、青州、徐州、豫州、南兖州,隋代才有了宋州,可以说,商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自我”的。在这篇序言的最后,作者说:“至我朝职方所掌,悉乃嘉靖旧制,然而历代之为隶为辖,或升或降,以及地名之为同为异,不由后以溯前,终居今而昧古……”这大概是最公正的评价。

《归德府志卷一·方舆沿革表序·归德府》详细记述了“商丘”与归德分分合合互相管辖的历史,但是无论当时怎样管辖,“亳”字的使用权都是没有争议的。《归德府志卷一·方舆沿革表序·归德府》:“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很明显“亳”与商丘并不是一个地方,否则这句话就变成了“契父帝喾都商丘,汤自商丘迁焉。”

白文是这样认定商丘是“亳”的:

从文献方面看:一看经典史籍。以《史记》为首的多数古典史书均持“东方说”。《史记·殷本纪》说“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帝王纪》说“帝喾高辛……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春秋左氏传》说“阏伯(即契)居商丘,相土因之。”《括地志》说“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也”。其他诸如《诗·商颂》、《国语》、《竹书纪年》等,均有帝喾及契、相土、汤等殷商先祖在商丘发迹的记载。

也就是说,在唐《括地志》以前,即从商末年到唐初年,将近1700年间没有文献直接说明商丘和“亳”有什么确切的联系,何况《括地志》的记载比北周改谯称亳还晚了六十多年。文章先预设典籍中的“亳”就是现在的商丘,再用典籍证明现在的商丘就是古时的“亳”,在逻辑上陷入了循环论证。

似乎在白文作者的眼里,现在的亳州原应为“谯”,现在用“亳”,名不正言不顺。白文中有两处引文,称谷熟县为“南亳”,在《归德府志卷一·方舆沿革表序·虞城县》当中并无记载。

“谯”系从“焦”演化而来,杜佑《通典》称:“武王克殷,封神农之后于焦”。《左传·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又《注》曰:“焦,谯县也。夷一名城父。皆陈邑。”这里说得很清楚,谯县和城父都是陈国的城池,位于陈和楚之间。又《康熙字典》引《礼·月令》曰:“其味苦,其臭焦。”《史记》里面说老子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焦和苦地理相近,意义相关,个人认为,这项命名可能与古代的一场大火有关。

“亳”字的出现很早,但是在“焦”或“谯”的时期,“亳”已经多次搬迁了,“亳”与后世楚国的“郢”的情形是相似的——商代的都城在哪里都是“亳”,因此才有南亳、北亳、西亳之说。所以,“焦”和现在亳州方位上的“亳”是同一个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事实是,在亳州历史上“亳”和“谯”曾长期交叉使用,且多数时间“亳”是“谯”的上位概念,如:

秦朝将此地设为“谯县”;

北周宣帝大象元年,改谯称亳,取南亳以名州;

隋大业三年,隋炀帝改亳州为“谯郡”;

唐贞观八年,又改谯郡为亳州;

宋朝,亳州,望,谯郡。

这一点证明了亳州历史地名的反复,而这一反复却不曾出现在现在的商丘境内。

我们可以简单地梳理一下:在清乾隆十九年的《归德府志》当中,商丘的先贤没有主张商丘就是古时的“亳”。现在作为行政区划的商丘得名自商丘县,乃嘉靖年间设立。按照常识,一个家庭的家族历史,当然是家里的长者比后人更清楚,可否请白先生回去好好翻看一下《商丘县志》和《归德府志》,便可清楚知道,主张“亳”即商丘的观点,不早于清朝乾隆十九年。而“亳”与“谯”得名甚早,在亳州境内交叉更替,范围和时间跨度都更广,这是古人对亳州认同的最好表现。

“汤都于何处?向有南毫、西亳、北毫之说。治古史者,关于汤都问题的研究,多在‘三毫’说中转来转去,众说纷纭。”——白先生的这篇《从“故里之争”看“商宋文化”的保护弘扬》,文中这短短50多字当中三处“亳”被写成了“毫”,令人唏嘘,不知作者如何解释?

2019年1月18日,在同一家网站上又看到白先生的文章《从“汤始居亳”说到汤都商亳》,其开篇说道:

“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是商汤所建的商朝第一都,也是帝喾所都。“亳”在哪里?这是商文明研究的一个重大命题。帝喾都亳、汤始居亳均在商丘,可称之为“商亳”。

个人认为,白先生这次写对了“亳”字,但生造历史概念,妄下历史结论,这已经不是故里之争、百家争鸣了,而是明抢。

新闻推荐

雕塑“五四烽火在潍坊”

◎单保华一根导火索从巴黎起点,犹如闪电传至北京爆燃。五四烽火迅速传遍全国,中国人民坚决捍卫主权。一群抗议...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来都不曾是同一个地方)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