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青州 > 正文

齐地为什么以“齐”为名

来源:淄博晚报 2019-04-13 11:33   https://www.yybnet.net/

□李钟琴

周武王在姜太公的辅佐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之后,大封功臣,第一个封赏的便是姜太公,“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史记·周本纪》)那么,齐国为什么以“齐”为国名呢?

现在很多学者认为,早在殷商之时,山东半岛上就有了以齐为名的部落方国。《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婴总结齐地沿革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但并未说明“此地”名为齐。《路史·国名纪六》:“爽鸠,齐地,今之青州,季则继之。”爽鸠氏是少昊的司寇,可见齐地作为部落方国,早在夏朝之前就已存在。但爽鸠氏是否以“齐”作为国名,则不见记载。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商时期中心区域图》,标注“齐”为城邑。殷商卜辞中就有“在齐”、“在齐帅”等语,郭沫若《卜辞通纂》云:“齐当即齐国之前身,盖殷时旧国,周人灭之,别立新国,而仍其旧称也。春秋时,齐地颇广大。殷代之‘齐’当指齐之首都营丘附近,今山东临淄县也。”也就是说,在姜太公封疆建国之前,营丘一带就以“齐”为名。齐国的国名源自齐地之“齐”。郭沫若认为,营丘就是后来的临淄。

根据殷商卜辞,可以确定姜太公的封地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叫“齐”。周王朝封赏姜太公,其国名便延用为“齐”。那么,我们还会进一步发生疑问:齐地为什么叫“齐”呢?

目前,学术界对齐地、齐国之“齐”字的解释,有六七种之多,主要有四种说法:“箭束说”、“麦穗说”、“济水说”、“天齐说”。

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合理呢?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

一、“箭束说”。这个说法的依据,是“齐”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很像三枚箭头。齐地是夏商时期东夷人的居住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夷”字:“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东夷人善射,所以“夷”的小篆字形是“一人负弓”。再看甲骨文和金文“齐”字,颇像三枚箭头,后人便推测,尚箭、善射的齐地之人乃将象征箭头的“齐”作为地名。姜太公被封到齐地,就延用“齐”作为国名。

汉字是象形文字,人们常常根据字形来分析字的含义。用这个办法说文解字,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只适用于一小部分汉字,并非所有汉字都可以望形释义。“齐”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三枚箭头,但“齐”字除了地名、姓氏之外,并没有与弓箭有关的含义。如果用字形代表字义,“箭”“镞”等字用箭头形象来表达才对。“齐”字缘于箭束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仍嫌证据不足。

二、“麦穗说”。此说亦是源自望字形而生义。甲骨文、金文“齐”字的字型,很像三个麦穗,所以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道:“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段玉裁注曰:“从二者,像地有高下也。禾麦随地之高下为高下,似不齐而实齐,参差其上者,盖明其不齐而齐也。引申为凡齐等之义。古假为脐字。”意思是,麦子成熟时都长得差不多一般高,看起来非常整齐。为什么组成“齐”字的三个麦穗有高有低呢?那是因为地势有高有低,因此麦穗也有高有低,好像不整齐,但其实很整齐。所以“齐”字引申为“齐等”之义。

“麦穗说”比较牵强附会,还不如“箭束说”有道理。由“禾麦吐穗,上平”引申为“整齐”之义,与“齐”成为地名并无逻辑关系。有学者认为,临淄一带是小麦种植区,因此用麦穗符号的“齐”字作为地名。这也只不过是猜测之言。实际上,商周时期的齐地,并不适合小麦种植。《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xì)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qiǎng,意为成串的铜钱)至而辐凑。”“地潟卤”,意思是盐碱地。姜太公初创的齐国,因为濒临大海,盐碱地比较多,不便农耕,人口稀少。因此,姜太公采取了崇商重工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纺织业、鱼盐业,使齐国繁荣富裕起来。这说明,在商周时期,齐地并非著名的小麦产区。如果不适合农耕的齐地用形似三个麦穗的“齐”字来命名,那么,鲁国以及其他北方地区更适合小麦生产,这些地方为什么不以“齐”来命名呢?

三、“济水说”。此说出自河南大学教授李玉洁所著《齐国史》一书。李玉洁教授认为:“太公望受封于齐,齐地在济水之侧。齐、济一声之转,韵声相同。因此,齐地之得名,应与济水有关。西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一些部族,如周部族因长期生活在周原,故其部族以周为号,所建的国家也称周王朝。又因周族生活在姬水边,故以姬为姓;姜族生活在姜水边,以姜为姓,即所谓‘因生以赐姓’。姜姓部族带着西北黄土高原的习俗传统,被封在济水之滨来封土殖民,建立国家。他们把新建立的国家亦以济水为名,称为齐,是极有可能的。故笔者认为,齐国之得名,应与济水有关。”

如今山东境内的黄河入海河道,在先秦时期是古济水的河道。临淄在济水之东,所以李玉洁教授猜测齐国得名与济水有关,但其理由并不足以使人信服。“齐”与“济”虽然发音相近,但并不同音,而且“韵声”也不相同。齐为平声,济为仄声,不在一个韵部。字分四声,平仄分明,音韵不同的字不能通假,古代从来就没有“齐”“济”通用的例子。

四、“天齐说”。此说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解释说:“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天齐”是什么呢?司马迁认为是临淄南郊山下的天齐渊。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齐记》的记载说:“临淄城南有天齐泉,五泉并出,有异于常,言如天之腹齐也。”甲骨文的“齐”字,也可以视为三股泉水涌动的样子。

天齐渊是临淄城南一个由泉水生成的水潭,被齐地人视作天下的中心,如同天之肚脐,于是得名天齐渊。《史记集解》引苏林说:“当天中央齐。”“齐”,通“脐”,即肚脐的意思。许慎在解说“齐”字时特别注明:“古假为脐字。”王筠之《说文释例》说:“齐国以天齐渊得名。天齐者,如天之脐也。”段玉裁注《说文》:“脐,人脐也。凡居中曰脐。”“天齐”的意思是天的肚脐,即天的中心。古代的齐人把自己生活的地方视作“天之中心”,因此以“齐”为名。新兴的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多以当地约定俗成的地名作为诸侯国的名称,于是便以“齐”作为姜太公封国的名称。

“天齐说”以古人的文献记载为依据,大概是种种解释中最有道理的一个。司马迁素称良史,他生活在西汉时期,更接近于齐国的历史,所记必有根据,相比于后人的猜测更准确。在临淄境内淄河南岸,牛山西北麓刘家终村北,就有著名的天齐渊遗址。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此祭祀过天主神。因为地下水开采过度,天齐渊已于1972年干涸。

除了以上四种解释之外,还有“齐”、“已”通假说、“齐”、“斋”通假说等,牵强附会,不足为训。

当然,认为“天齐说”最合理,也只是相对而言。若想为学术界所公认,恐怕还有赖于考古新发现和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年代

字形

商代

西周

春秋

甲骨文“齐”字

战国

商代至战国时期“齐”字的演化

新闻推荐

青州市:瞄准项目塑造新优势

本报讯(记者付生通讯员刘芳芳王军生)今年以来,青州市以项目建设作为“工作落实年”的关键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仰天山 赏春花2019-04-06 04:37
评论:(齐地为什么以“齐”为名)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