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廷刚孙克义通讯员韩明云)“结婚仪式只操办一天,不敲锣、不打鼓、不商演,为父母敬茶完毕、简单进行传统游戏,统一在村民服务楼餐厅就餐。”寿光市洛城街道浮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刘国文告诉记者,过去饭店婚宴一桌就是五六百元钱,而村里服务大厅,一桌只需要150元,菜品还很丰富。
喜事如此,白事亦然。李家村的新式红白理事会在村规民约中制定了不准唱戏吹喇叭等“五不准原则”。村民李友彬说,老人去世后,以前按照习俗全家族的晚辈守灵3至5天,一场丧事总开支七八千元,现在“丧事简单了,花费少了,新规定确实深得人心。”
好民风需要倡导,更需要党委、政府主动规范引导。近年来,洛城街道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为建设幸福洛城提供了精神动力。
建立健全自治组织。街道118个村全部把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等德高望重的村民参与的红白理事会,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规范办事,明确规定丧事由村红白理事会全权主持,提供全过程管理、“一条龙”服务。各村还积极发挥道德评议会的舆论倡导作用,对好人好事好风气以及不道德的现象及时进行评议。
制定红白事简办标准。自2013年上半年,通过调查摸底、征求意见、群众票决等环节,街道相继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农村殡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村分别制定并票决通过自己的实施方案,106个村票决率达100%,出台简办标准,倡导婚事新办,提倡喜事小办,力推丧事简办。
服务助推解决难题。为解决群众“殡葬祭”难题,街道大力推行生态殡葬、环保殡葬,屯田等21个楼房村村民去世后一律到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葬礼,遗体火化后直接到公共陵园安葬。对到东城公共陵园安葬的新亡故群众,街道补贴基本殡葬费和墓穴使用费;由原墓地搬迁到公共墓地的,在免除各项费用基础上,每个坟头再发放700元搬迁费。截至目前,董家等35个村公墓整体搬迁到东城公共陵园,迁移墓穴5000多座,节约土地1000多亩。
在今年的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调查中,洛城街道位列寿光第一名。通过政府引导、村级自治、社会参与,洛城实现了移风易俗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看得见的是没了攀比、少了折腾,看不见的是提升了乡村文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牛新芳)11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卫东带领视察组,对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公安局关于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的工作...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