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3月1日讯(记者苏洪印通讯员赵金柱)满载30吨汽油的油罐车突然起火,他带领战士们冒着烈焰的灸烤及时切断高压电及附近煤气管道,成功控制住了火情……16年的军营生涯,董国一始终坚守消防灭火救援最前线,把青春献给这份挚爱的事业。
2011年10月27日7时50分,兖州区经济开发区大禹路与西安中路交叉路口一辆拉满30吨汽油的油罐车突然发生火灾。熊熊烈火瞬间燃起,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事发地位于人流集中的路口,情形十分危急。
兖州区消防大队接到警情后,董国一作为当日值班员立即带领全队25名官兵、5部消防车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鉴于火情重大,出警途中他用电台向上级领导汇报并请求增援。
着火现场远远处望去浓烟滚滚,火势越来越大。“这里危险,你们赶快离开!”董国一和战士们迅速组织周围群众迅速撤离。面对着高温、浓烟、烈火的考验,他沉着冷静,观察好现场情况,带领消防官兵有序展开灭火。“一旦高压线断落和煤气管道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观察好周围环境后,他立即联系供电、交警、医疗、供气等有关部门到达现场,首先切断了12万伏高压电和有关路段的煤气供应。
在灭火过程中董国一始终站在最前沿,忍着烈焰的灸烤、浓烟的侵袭和爆炸的威胁,手拿测温仪始终观测温度的变化,为成功输转倒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带领消防官兵将熊熊大火扑灭。
16年的军营生涯,董国一凭借努力和付出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他不仅是战士们心中的“好大哥”,又是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一把“利刃”。
红门哨兵董国一
站完这一岗
就要脱下军装
最初的梦想
还在胸中激荡
峥嵘的岁月
就这么匆匆一晃
多少往事
涌上了心房
无悔我的红门时光
在高山之巅
在爆炸现场
都有我的钢铁脊梁
难忘我的军旅荣光
在风雨中
在危难时
我与战友并肩成行
站完这一岗
真的要脱下军装
无论天涯海角
无论身处何方
红门的哨兵
永不离岗
井源作于大焦化工厂
2017年2月27日
新闻推荐
本报2月28日讯(记者蔚晓贤)“我父亲走失20多天了,一点消息也没有,现在家人十分着急,希望好心的寿光人能帮帮我。”2月27日下午,家住东营市的董卫国致电本报记者说,走丢的父亲有可能来...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