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哲
牛寨村、福泉村、井塘村、小白塔……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走过这些村庄,“天蓝水碧、村容整洁、欣欣向荣,柴扉人家、采菊篱下”,成为游人对她们的第一印象。或红瓦白墙或徽派建筑的屋舍错落有致,水泥硬化的道路宽阔畅通,文化大院、健身广场配套齐全,民俗村、历史文化村风格迥异,环境美、人文美、创业美、和谐美,共同构筑起属于潍坊这方山水的“美丽乡愁”。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近年来,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战略,结合基层组织稳定运转、土地流转、农村改厕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先建后补”政策,本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主线,拉长农村短板、促进城乡和谐,推动全市乡村连片治理和富美乡村创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科学规范、富有活力、卓有成效。
聚集财力、综合发力。潍坊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按照省政府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关文件精神,以“村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前提,镇级审核、县级推荐,市级根据第三方中介机构绩效评价结果,对符合奖补条件的项目进行奖补,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村级公益事业,旨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随着潍坊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由点到面,全面铺开,2011年至2016年,潍坊市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8亿元,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同时推动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突出重点、扫除盲点,进行乡村连片治理、打造富美乡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渐深入。截至2016年底,全市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覆盖率超过35%,其中,综合保税区、坊子区率先实现村级公益事业全覆盖。
改善环境、产业先行。2013年以来,潍坊市已投入打造坊子九龙、眉村风筝产业基地;潍城浮烟山周边片区、白浪河湿地片区;寒亭凯轩果业、柳毅传书;昌邑柳疃、石埠、饮马;昌乐红河、鄌郚、营丘;临朐嵩山、九山、山旺;高密莫言旧居、胶河湿地等乡村连片治理项目,项目平均投资总额2000万元,平均财政投入1000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连片治理和富美乡村创建的开展,在引导村级自筹、整合涉农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使一事一议政策深入人心。
据市财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在积极承建省级项目的同时,自2014年至2016年,潍坊市先后投入2亿元进行市级富美乡村创建、乡村连片治理建设,截至2016年,共成功打造52个试点项目。项目建设中,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特色升级、古迹及文化保护,扶持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而产业扶持与发展,也为基层组织稳定、农村综合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后劲。”
九山牛寨“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柳毅传书故事原址、老潍南县委旧址保护、姜子牙墓冢修复、博陆山“梨花飞雪”风景区、坊子九龙涧生态区、昌邑青山秀水度假景区……昔日这些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扶持和开展乡村连片治理,现如今变成了让“城里人”都向往的“好风景”“好去处”。
人居环境的提升不仅改变着乡村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一片片土地重新带来了财富与机遇。“前些年是都往外面走,现在回家盖房的越来越多,有的还盖起了农家乐搞起了乡村旅游,村里的苹果、核桃、柿饼摆在家门口就卖了,这山这水也成了宝。”于恒友今年82岁,是临朐县九山镇牛寨村的一位留守老人,随着乡村连片建设的开展,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他打心眼儿里高兴。
通过一事一议,“先建后补”,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吸引社会资本服务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带动农民自建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效率。据了解,2017年,潍坊市将在临朐、寿光、昌乐等10个县市区的21个乡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先建后补”工作,主攻农村道路硬化、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计划总投资2.5亿,辐射带动155个行政村,惠及人口13.5万人。建成一批高标准、可复制、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付生通讯员黄海艇赵德彦“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是在潍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我认为既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执行落实会,又是直面问...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