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瓜的长势真好,再过十几天就能卖钱啦。”“能种瓜卖钱,这多亏了俺们马书记。”……近日,在王村镇平楼村采访时,几名正在大棚里干活的村民对记者说道。
村民们口中称赞的马书记名叫马越,是区工商局派驻到平楼村的第一书记,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这些可喜的成绩,也正是马越驻村近两年来赢得群众满意的工作实效。
抓好党建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村里工作千头万绪,但在马越看来,抓党建是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也是驻村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刚驻村时,马越发现党员活动室条件简陋,不利于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他立即向区工商局领导反映情况,在单位的帮助下,配备了24套桌椅,党员活动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员活动阵地。
为了有效发挥基层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马越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开始大力推行“党员1+N”工作模式,组织党员推动“五长制”工作落实、清理村周边卫生、到村集体大棚参加义务劳动……一个个党员成为一项项工作的连接点,成为带动周边群众、展现模范作用的一个个闪光点。
“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贯彻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马越表示,以党建为抓手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纽带作用,让党员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扶植产业
找对***新路
走街串巷、入户走访,成了马越驻村初期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在调研中,“后进”“薄弱”等字眼不断在马越的脑海中闪现。可是,出路何在?突破何来?
平楼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360亩土地中,耕地只有300亩,然而集中连片的土地更是缺乏。经过深入分析,马越觉得,***的切入点还在土地上。于是,他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
思路既定,自当马不停蹄。2016年1月,在马越的筹划下,平楼新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7月份完成50亩土地流转。几经商量,马越和村两委决定修建大棚,后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最终确定下来。紧接着,马越和村两委成员先后到济南、寿光、昌乐等地考察草莓、西瓜和甜瓜的种植情况。最后他们根据村土地沙土土质的实际,决定种植西瓜和甜瓜。是年11月开始筹建大棚的基础设施,历时4个月,10个瓜果大棚全部完工。2017年2月采购了瓜苗进行种植。如今离成熟的日子越来越近,马越欣慰地说:“有了这些大棚,村集体就能逐渐积攒经济实力,村民福利也就提高了。”
关注民生
破解百姓身边难题
对于马越而言,村民的事都不是小事,第一书记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村里出现用水难的问题,了解情况后,马越向派出单位区工商局争取资金,帮助村民打了一口200米深的水井,解决了村民用水的难题。为加强村里的治安管理,马越又主动向挂包企业争取帮扶资金,在村主要街道、路口安装了7个监控探头。巧合的是安装好监控的第三天,村妇女主任丁淑芳就通过查看监控记录,顺利找回丢失的背包。看着村委大院破烂不堪的地面,马越心想,这既影响村两委的形象,也不利于开展一些工作和组织活动,于是他又积极协调联系,将村委大院地面进行了硬化……
一桩桩实事让人拍手叫好,一件件好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之上。眼看自己第一书记的任期即将结束,马越并没有停止自己帮扶的脚步。他一边和村两委商量西瓜甜瓜上市以后的销路问题,一边又开始着手再建大棚和扩大农产品品种的相关事宜。“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是第一书记的职责所系,更是落实群众路线的真意。”马越这样总结第一书记的工作内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加快高效集约温室的建设步伐,近日,东昌府区堂邑镇村支部书记代表和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前去寿光参观考察蔬菜示范大棚基地。通过学习国内领先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了解蔬菜市场运行情...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