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村经济开发区“村级后备人才3年成长计划”的一个缩影。为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周村经济开发区抓实“三个突出”,着力实施“村级后备人才3年成长计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突出结构合理,把好选才关。2014年换届后,开发区首先把在选举中得票多但未当选,且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村民纳入村级后备人才选才范围,通过约谈本人、“两委”座谈、走访调研等,充分考察其综合素质,确定入选资格。其次,注重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发掘“好苗子”,通过党员、群众投票、“两委”综合分析、党委会研究确定进入村后备人才库。目前,16个村已确定53名后备人才。
突出分类培养,把好育才关。为帮助后备人才快速成长,开发区实施“一帮一”师徒制培养模式,村“两委”干部根据分工与村后备人才结对培养,并实行半年一配对,采用错岗锻炼、交叉培养的帮带模式提高后备人才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实际培养中发挥现场教学的重要作用,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征地拆迁、***、走访困难户等实际工作中,师带徒一同到现场处理,通过看、听、做,使后备人才在亲历亲为中感悟、提升。
突出考核评议,把好用才关。为做到选优汰劣,周村经济开发区实行“季度师傅评、半年村里评、年度党委评”评价机制,每季度由师傅根据徒弟表现情况给出鉴定意见,每半年由人才自评、群众评议、“两委”评定,给予后备人才量化考核,每年度党委根据村“两委”意见、走访调查情况,综合确定后备人才等次并上墙公布。同时注重结果运用,对表现优秀的后备人才,纳入村级班子人事安排初步方案,予以重点栽培。目前,周村经济开发区已培育出21名优秀后备人才,有力破解了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难题。
(刘亚楠)
新闻推荐
本报讯寿光市上口镇六旬孤寡老人夜间外出,被撞倒在地,天亮后才被附近村民发现。5月15日,记者了解到,老人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被撞后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上图),仍处于昏迷中。老人的家属...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