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后好评如潮,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该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以印度女孩从事摔跤运动,走向荣誉巅峰为主线,融合体育、励志、奋斗、亲情、女性等各种元素于一身,以滚雪球般的口碑传播方式打动了观众。作为相对小众的摔跤电影能在国内形成话题,使许多人观影后对摔跤产生了兴趣,摔跤手的训练如电影里一样吗?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故事?
现实中的摔跤比电影里更苦
5月20日晚,刚刚走下摔跤垫的王志海,带着女儿匆忙赶往另一块“摔跤场地”——在大荧幕前,一起观看最近爆红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两个多小时里,女儿被感动哭了,走出电影院时,她突然仰起小脸,对王志海说:“爸爸,你真了不起!”
事实上,今年41岁的王志海不止这一个女儿。作为潍坊市体校古典摔跤队的主教练,手底下有40多名队员。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一年中有350多天都跟教练在一起,而电影里教练与“吉塔”们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身边真实上演……
俯身抬掌,气势如虹,紧抱一起,迈开脚步,伺机而动……这是潍坊市体育学校摔跤队小队员每天都要进行的训练。跳跃、前滚翻、抱摔……训练开始没多久,队员们已汗流浃背,喘着粗气,可未见他们歇息,就继续投入实战演练,汗水洒落在海绵垫上,很快就在海绵垫上形成片片汗渍。
40多名运动员、一名主教练、一名教练员,摔跤馆内很是热闹,王志海在场地中间看着队员们的训练,不时比划着做示范。
在垫子上摔上几个回合,队员们就已经大汗淋漓了。一次次竭尽全力后喘息,一次次摔倒后爬起,身体摔在垫子上发出的声响,都让人心跳加速。摔跤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简单体力运动,还需要技巧、敏捷、协调,乃至智力的综合运用。摔跤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要坚持跑步、滚翻等基础训练,这是一项对体力要求极高的项目。在汗水的冲刷下“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就是这支摔跤队的真实写照。
近日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也是队里热议的话题。王志海说自己和摔跤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外界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度一直不高,没想到却因为一部电影让这么多人关注摔跤这项运动。
“影片里训练得那么辛苦,真实吗?”听到这个问题,王志海笑了,并说道:“很真实,现实中的训练比电影里更苦。”
每个坚持都是一个热血故事
虽然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摔跤可谓是古老的运动。摔跤也分为不少种类,在影片中的摔跤是古典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非常崇尚摔跤运动,当时希腊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军事将领都是摔跤好手,如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就是当中的佼佼者。
影片中,印度女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仿佛是注定的,长大后嫁人,各种繁琐的家务过日子,这就是现实。与印度的女孩子通过摔跤改变命运一样,现实中,摔跤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们改变命运的一条途径。
在训练馆中,18岁的孙东凯正在摔跤垫上挥汗角力,沉闷的摔打声不时响起。这个寿光男孩可谓是摔跤队的元老之一,2010年就来到了队里开始训练。摔跤队里,年龄最大的孩子18岁,最小的12岁。
“摔跤属于重竞技项目,一般很少有城里孩子愿意练。”孙东凯毫不避讳地说,这些练摔跤的农村男孩体力好、性格强,有不少在乡间默默务农,可在摔跤场上却是“种子选手”。
每年,摔跤队都会到县市区的中学“选苗”,孙东凯就是这样被选回来的。那年,孙东凯只有12岁,学习问题一直让老师和家人头疼,正在家乡务农……如今的他前途光明,在队里成绩不错,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进入省队,考上大学。
孙东凯说,对于他们这些来自乡镇的男孩而言,练摔跤不是简单的爱好,他们期待着能通过摔跤改变命运。他们当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还有的是孤儿。被送进队里时,家人们对教练的嘱托往往很相似:“孩子交给你了,要是不服管,随便打!”
摔跤是个相当看天份的运动,潍坊每年被挑上的孩子并不多,大约有20个左右,每一个被选中且坚持下来,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一个热血故事。从1998年至今,摔跤队走出的二三百名队员,有的成为职业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斩金夺银,有的成为特警,有的成为摔跤教练,有的当上公务员,摔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快摸到大学门槛明白了教练苦心
摔跤队的孩子们每天要进行7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一天内被摔八九百次。有人甚至梦里都在给自己“加课”,抱着棉被从上铺摔下来,教练不得不把寝室床铺的栏杆加高;无论寒暑,一周里有四天,孩子们必须5时30分出早操,1分20秒内跑完400米;夏天训练时,汗水打湿了摔跤垫,教练只得让他们从湿滑的垫子上退下来,等干一些再接着练……
今年18岁的曾天恩是孩子们的“头”,现在这个临朐男孩正被背上的伤所困扰。教练不想让他参加训练,可他总是按捺不住,“明年就要比赛了,一天不摔我就浑身不自在,总感觉缺点儿啥,可能坚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在电影中,最初摔跤只是爸爸的一个未完成的梦想,不是她们的。曾天恩也是如此,到队里的时候,他坦言对摔跤并不热心,父母让来,就来了。
从掌握技能和获得知识方面来说,教育从来都是痛苦的。无论一开始对这项技能有多高的兴致,到后面都必须克服一段枯燥的过程。在孩子尚不能理解这一段枯燥的必要性时,往往对于学习和教育是不知对错、身不由己的,这个时候就应展现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孩子和教育者这时的“痛苦”就是必要的。
电影里女孩们经过父亲的耐心陪伴和教导,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现实中也是如此。在摔跤队里,教练们总是和学员们共同承担痛苦,位于滨海区没什么娱乐,教练们和学员们就天天吃住在一起、一起训练。
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过体重关,摔跤对体重要求严格,为了降体重,教练天天陪学员跑步、节食,最极端的则是蒸桑拿。面对这种高强度的陪伴,40多岁的主教练王志海身体经常有些撑不住,这时候29岁的教练宋锐就像大哥一样继续陪伴孩子们。
曾天恩说,看这部影片感同身受,从开始哭到最后,“影片里讲的是爸爸和女儿,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教练就像我的爸爸。平时的训练非常严厉和苛刻,一开始我也像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很不理解,但是在经历了教练的陪伴,自己坚持出了成绩之后,才明白了教练的苦心。”
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劳累、伤病,渐渐的,曾天恩快要摸到大学的门槛了。“摔跤带给了我很多东西,改变了我的人生。虽然摔跤练习很辛苦,但这都是我成长的过程,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和回忆。摔跤让我体会到了酸甜苦辣,相信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能坚持下来。金牌固然重要,但人生的金牌也很重要。”曾天恩的一席话,引得教练们纷纷点头。
好样的,你是我的骄傲
潍坊体校的古典摔跤队成立于1987年,王志海正是当年的队员之一,多年后他又回来执掌这只队伍。当时,摔跤在国内是很冷门的项目,建队之初,王志海还是个学员,在教练的带领下一点点摸索,“最初十多个队员,都是从各县市区来的,不少是练田径项目的,还有什么运动基础都没有的,很多家长也不接受这样一个陌生的项目,选材还是很难的”。
摔跤队像一个大家庭,主教练王志海扮演的就是这个大家庭里的父亲角色。在队员的心中,他是严厉的,他不喜欢当面表扬队员,但是和别人说起队员时,却充满自豪。
“他们挺怕我的,其实我还是还是比较幽默风趣的,哈哈……”王志海说,很多学员在谈及自己时,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定的敬畏,在这其中又以畏居多,而他们工作后再给自己打电话,则是以敬居多了。
如果说王志海是如同父亲的角色,年轻的教练宋锐则是学员们的“大哥”,他同样为这支队伍倾注了很多心血。“他经常给我们做好吃的,有时过节,我们还会一起去他家里呢。”“有一天,我想吃粽子了,晚上给他打电话,第二天他就买回来了。”“谁心情不好,他都会耐心地去开导。”……队员们说到“大哥”,话语里透出很深的感情。
孙东凯笑着说,感觉自己练得最难的时候,比吉塔还要惨,压力太大了,但是又觉得自己比吉塔幸运,因为摔跤的道路在中国没有那么多的阻碍,自己又遇到了好教练。
影片结尾时,父亲对女儿说“你是我的骄傲。”这一幕让孙东凯印象最深刻,“原来我训练的时候,不管表现好坏,教练都不会当面说我,也不会夸我,但是后来,我渐渐入门了,训练之后他会说了一句‘好样的\’,我印象特别深刻。”孙东凯略带羞涩地说,其实,教练们和电影里的父亲性格很像,孩子们不愿意把自己遭受的痛苦说给教练,而教练也不会说为他们付出了多少,在这个大家庭里,不需要那种触碰泪点的话。因为行动比语言更感人。文/图刘钦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2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4月份,全市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均是滨海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最高的是寒亭区;二氧化氮浓度最高的是寿光市。4月份,全市细颗粒物、可吸入颗...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