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宽戴玉亮报道12月11日上午,寿光圣城街道的社工在人民广场捡拾垃圾。□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12月6日,寿光市京剧团小区居民叶明友家的室内温度是21摄氏度。“这次供暖改得好,温度很合适。”叶明友说。
暖意流淌的背后,与寿光圣城街道城市社区书记马金梅在半年前供暖改造会议上的表态有关。“大冬天的,不能我们暖暖和和地坐在家里,却让那么多居民供不上暖。”马金梅说。
供暖问题,圣城街道对有条件的推动改造,条件欠缺的创造条件改。为此,圣城街道社工放弃休息日入户调查,召开业主座谈会,指导小区成立百姓参政团和工程监督会,公开投标启动改造。如今,长达十几年靠烧煤过冬的京剧团小区居民们,用上了清洁、稳定的集中供暖。
“服务的热度,关系到居民感受到的温度。”马金梅说,今年城市社区供暖改造组从酷暑奋战到秋寒,帮5个小区14栋楼438户居民完成了集体供暖改造,帮助37个小区81栋楼1991户居民完成了“串改并”。
翻看圣城街道每天一期的《社情民意简报》,每条信息有问题、有研判、有建议。“11月12日,小区供暖实施了串改并,部分业主担心不热,持观望态度,希望社区继续跟进问题动态。”“11月13日,赵家烧鸡油污管道直排小区内,绿植遭到破坏,味道大,建议执法大队处理。”
“社区服务到边到沿,到家到户,每日简报是个好办法,倒逼着社区发现问题、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现代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娟说。
凯马南家属院集体供暖今年解决了。小区的参政团成员、监督会成员、小区居民代表一起为市住建局燃热办、圣城街道办事处、新力热电有限公司和益城供电所送去锦旗。
“这是我们分内的事。有事就来找社区,社区是咱大家伙的家,我们一起把社区这个大家庭建设好。”圣城街道纪工委书记张少杰说。
12月6日上午,圣城街道向阳社区社工魏淑璇来到啤酒厂小区内。这是她包靠的网格之一。魏淑璇今年刚满20岁,去年11月底到社区工作。
“以前我不敢进居民家门、不敢看居民脸色,现在最爱到小区转转,啥也会干了。”魏淑璇说。
和魏淑璇一起在啤酒厂小区巡查的社工,还有耿晓蓓、王素娟、单立飞。“我们会上墙,会爬屋顶,会修下水道。”耿晓蓓说。“我们还会发现小区不稳定苗头,及时调解邻里矛盾。”王素娟说。“我们会和老人们拉呱。”单立飞说。
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在即,圣城街道喊出“为民创城、标准更高”的新要求,30个城市社区再次吹响集结号。
“走进34个‘三无’小区,简直令人震撼。”圣城街道正科级干部李荣辉说。
李荣辉带领农村干部到“三无”小区观摩,发现这些小区比很多有物业的小区管得都好。这34个小区巨变的背后,是社工们一轮轮“地毯式”的清理:短时间内共出动2000多人次,清理96栋楼288个单元,清理小广告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
“参与街道的大事,就是讲政治、讲责任,这很好地磨砺了社工们的大局意识。”马金梅说,正是“大事在场”的高度政治自觉,锻造了一支有血性、讲党性的社工队伍,创造了一个个城市社区治理的奇迹。
“大事面前,他们在场。苦累面前,他们当先。居民心里,他们最暖。一群80后、90后为主体的社区工作者,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荣辉说。
新闻推荐
推动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转变 寿光蔬菜生产加速园区化
□本报记者戴玉亮石如宽12月7日,寿光市营里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1号棚内的彩椒已经20多厘米高,叶子绿油油的。...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