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生共同学习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
□本报记者刘伟文/图
四月的潍坊,群芳争艳,草长莺飞,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4月20日至22日,作为海峡两岸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备受瞩目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在潍坊举办。活动期间,开展了两岸青年风筝放飞表演、海峡两岸休闲农业观光交流、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会、两岸大学生扎染非物质文化体验交流等活动,来自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明道大学、台湾健行科技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以及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百余名师生和风筝爱好者参加。活动充分发挥潍坊悠久的风筝文化优势,引领潍台两岸青年开展深入交流。
风筝牵线携手传承传统文化
风筝连线,放飞梦想。在美丽的渤海湾畔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现场,两岸大学生观看了气势磅礴的开幕式现场和系列精彩节目,参加了万人风筝放飞表演。在绿草如茵的风筝放飞场地,随着手中银线越放越长,两地的风筝爱好者找到了共同放飞的感觉和乐趣。
在风筝放飞现场,来自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黄于珊看到天空中放飞的各式风筝兴奋不已,她说自己在台湾也放飞过风筝,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种类和数量的风筝同时在天空飞舞,这次来潍坊不仅亲自扎制了风筝,还详细了解了风筝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她要做好这次交流活动的代言人,回台湾后把在潍坊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更深入地了解大陆。“这次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更是潍台两地青年之间的友谊。”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秘书长路惠鸿表示:“天上风筝飞,地下潍坊美。以风筝代表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反映着潍坊人逐梦高飞的理想和情怀,此次风筝文化交流,通过风筝放飞、风筝扎制等体验活动,让台湾学子了解了风筝的前世今生,同时也加深了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渊源的了解,传递出‘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的文化传承。”
放飞梦想共绘理想“同心圆”
创新创业是潍坊市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领域,此次风筝文化交流活动以最美好的愿景激励两岸青年,为两岸青年搭建创新创业的舞台,为城市发展凝聚青年力量和担当。
在奎文区1532文化产业园举行的潍坊“惠台八十条”推进说明会暨青年创新创业对接会上,潍坊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着台湾青年到潍坊创业就业。2018年8月10日,潍坊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潍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方面,潍坊“惠台八十条”为台湾学生在潍就学、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台湾人才参与大陆人才计划等创造便利,提供优惠,提出了18条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台商台胞来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同时,潍坊市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潍坊与台湾两地高校间的校际合作,加快建设“海峡两岸双创中心”等合作项目,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朋友落户潍坊。
两岸学子还一起参观了潍柴、歌尔等潍坊市重点企业,感受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蹄疾步稳,聆听产业强市的强烈脉动。台湾青年一致评价说,潍坊有一个创业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容易成就梦想的城市。
体验互动加深两岸青年友谊
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青年朝气蓬勃,具有共同的理想,在沟通交流中最容易在思想观念上达成一致,最容易促进心灵契合。此次活动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让两岸青年手拉手、面对面、心连心交流,开展最真诚、最热忱、最实在的沟通,使两岸青年在日常点滴中加深友谊。
在相互协作中感知快乐,收获喜悦。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王方水大师工作室,两岸大学生开展了扎染非物质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系统规划、科学分工、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设计精美、寓意丰富的扎染作品。在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面前,两岸青年学生忘记了疲惫,成就感溢于言表,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共同庆祝这次完美的合作体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庄国民表示:这次交流通过互动的形式展现潍坊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搭建大陆与台湾民间艺术交流的全新桥梁和平台,也让台湾青少年从精美绝伦的工艺精品中感受到巧夺天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
两岸大学生还一起考察了第二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接触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共同进步,既丰富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认同。银线牵线,风筝传情。活动结束时两岸青年恋恋不舍,相互留下了各自联络方式,珍惜当下,相约未来。
银线连两岸,不仅架起了两岸青年交流的桥梁,而且通过多项互动交流活动,使两岸大学生感知了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进了友谊,充分领略了风筝文化的传统魅力,真正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真谛所在。
新闻推荐
张采丞故居前门上一期济南故事介绍了济南老商埠区风格各异的领事馆旧址,其实老商埠区还有不少颇具代表性的公共设...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