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宽戴玉亮报道在寿光菜博会的景观前,游客们纷纷玩起了自拍。□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4月22日上午,来自枣庄的游客吴向军参观完菜博会3号馆后,一连说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仙人掌的类型居然有那么多,没想到地涌金莲这个沙漠的花这么漂亮,没想到锦屏藤的根垂下来像红色的帘子。”
今年的菜博会3号馆,以“沙漠绿洲”为主题,不仅展示多种沙漠植物,更将“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人文和壮美景观浓缩其中。“让游客在感受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能欣赏别具风味的大漠绿韵。”菜博会组委会设计部部长张建卫说。
“能博得游客芳心,菜博会靠的是不断创新求变,使其由一场农业、科技、交流的盛会,成为具备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生态科普、互动体验等多项功能的旅游盛会。”菜博会顾问张嘉庆说。
连续多年参与菜博会景观设计的杨国春说:“景观创意是吸引游客一年又一年来菜博会的重要因素。来菜博会的人,一类是观光旅游的,一类是学技术购产品的。随着菜博会逐渐成熟,我们更要做足功课,把更多普通游客吸引进来。”
据介绍,第四届菜博会首次采用了瓜果造景观的创意。也是从这届开始,农业观光游逐渐显现。2005年第六届菜博会,参观人数首次突破百万,随后几年连创新高。
据介绍,现在游客看到的景观,早在一年前,菜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就开始构思了。第十九届菜博会开幕后,菜博会设计部人员就开始考虑第二十届菜博会的蔬菜文化景观。设计部先是召开务虚会,征集每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经过近20天的磨合后,确定大的方向。
最终,第二十届菜博会围绕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个主题,以蔬菜瓜果为表现符号,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及成果,设计制作创意农业景观200多个,通过蔬菜与文化融合的特有方式,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作为蔬菜景观集锦的“重头戏”,菜博会8号馆中心景观“伟大复兴”,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线,将大事、要事、喜事融为一体,以生态绿色为基调,运用蔬菜挂果、扦插、粘贴、盆栽、雕刻等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辉煌成就,再现新中国沧桑巨变的壮丽图景。同时,8号馆把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融为一体,“红色丰碑”“创世追梦”“诚信天下”“清风绿韵”等大型景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这些景观,彰显了新时代、新精神,让我感到震撼、得到感悟、受到教育。”来自南京的游客左明山说。
“把蔬菜融入文化元素,是菜博会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功能的重要举措。”张嘉庆说。
菜博会组委会宣传部长李可一说,从2000年起,菜博会一年一次,年年火爆,届届成功,究其原因,离不开蔬菜文化景观。
梳理菜博会的历史发现,2003年和2004年,“菜景结合”和“节会结合”成菜博会亮点。2006年至2008年,农业观光旅游迅速崛起。通过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让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北方找到了“登陆点”。2009年,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国内首家蔬菜博物馆落户寿光,并建成启用。2011年,智能化蔬菜机器人亮相。
“科技好推,产品好卖,技术好学,文化好看,旅游好玩,让菜博会成为寿光重要名片。”张嘉庆说,“我们千方百计办出新特色。换句话说,推陈出新,是唯一的路子。”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庞玉宇今年2月,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探索的蔬菜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之路,受到农业农村部的肯...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