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寿光 > 正文

我有“沃土”庆丰收

来源:潍坊日报 2019-09-23 09:1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付生

春华秋实,一年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的累累硕果,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

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别墅、一排排高端现代的大棚、一车车运往全国的蔬菜、一张张村民幸福的笑脸……这是今日之寿光三元朱村的丰收景象。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了70个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乡村庆丰收活动,在丰收节当天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全国同步直播,三元朱村就是其中之一。

千里沃野,再迎丰收季!在寿光,丰收其实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春种秋收。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是丰收季。如同那一茬又一茬的绿色蔬菜,连续不断,持续不停,收获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绿色的蔬菜,是寿光发展的名片、丰收的代表,是寿光儿女数十年躬耕不辍的追求和探溯。自蔬菜的那一抹绿从三元朱村蕴开,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动下,已走出寿光、带动全市、遍染全国。

五谷丰登新气象

在找到冬暖式蔬菜大棚的“金钥匙”之前,三元朱村还是一个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村子——全村家底只有两架破马车、十口瘦牲口和几千元存款。十几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崛起和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当初一穷二白的村子成为了“全国小康示范村”“中国特色经济村”……从土地上刨出了一条真正的创新路、致富路。

从寒冬腊月种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打造第五代高科技温室大棚,再到开发旅游资源,融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和旅游于一体,生态观光农业助农增收风生水起。三元朱村的变化,正是寿光市以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以蔬菜产业为龙头,厚植发展沃土,全力振兴乡村历程的缩影和见证。

蔬菜与市场,是乡村振兴“寿光模式”的起源。每天凌晨五点钟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里的忙碌就已近尾声。“本地菜农大多半夜就摘菜,凌晨两点送来,五六点钟近万吨蔬菜被送往全国20多个省份,平均的日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负责人刘彬雨介绍,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还是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影响着全国蔬菜价格体系的大市场,它的前身是九巷村批发市场。当时,寿光老百姓种菜园子的很多,但因为流通渠道不畅,看似丰收,却是血本无归。1984年,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勇为人先的寿光人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以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为代表的一批党员干部思想解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探索建设蔬菜交易市场,以经济规律为杠杆,打通生产与市场的流通渠道,撬开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带动蔬菜生产走向商品经济大舞台,让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相连。

随着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寿光市又大胆开始了对冬暖式大棚的探索。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等17名党员率先示范,实验种植反季节黄瓜取得成功,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不能吃上新鲜蔬菜”的历史,也开启了寿光市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领跑地位。

时至今日,寿光大地已有日光温室14.7万个、拱棚2.5万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60万亩,年产450万吨,蔬菜总产值约110亿元,年交易蔬菜约900万吨,直接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7.8万户,各类蔬菜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周边国家。

寿光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中国蔬菜之乡”。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全县乃至全国的农民能够过上好日子才是我们的目标。”王伯祥告诉记者,在历届寿光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寿光人民还把蔬菜技术、人才、标准、问题解决方案推向全国,带动全国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寿光每年有8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国26个省区市建设农业园区或指导蔬菜生产。在江西井冈山、瑞金、信丰,陕西安塞,西藏白朗,贵州遵义等地建了大型蔬菜基地。如今,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具有“寿光元素”。

从寿光这片土地出发,中国菜农的收入实现数倍、数十倍增长。

幸福美好新生活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秋日的清爽,让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的文化氛围更高涨。一条汉字文化主题街讲述了汉字的起源与传承,一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练习毛笔字的绝佳场地,文明实践大舞台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文体活动室内,下棋的专注、打乒乓球的迅猛……

自从成立了韩家牟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传、环境治理、爱心扶助、汉字文化传承、矛盾调解、文体活动六支服务队齐发力,沉寂已久的文化活力彻底迸发。

村支部书记韩祥国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老照片,他一边指着集大课堂、文体室、汉字传承展览馆、大舞台、文化广场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站,一边翻着老照片给记者看。“这里原是一处垃圾坑,多脏。我们不是不想讲文明,也不是不重视精神生活。原先穷,忙着挣钱吃饭,哪里还有条件讲文明。现在家家户户都富裕了,政府推动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就把地址选在这,首先是借东风搞环境整治,再就是告诉大家,新的生活开始了。”韩祥国说。

新的生活开始了,寿光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7元,966亿元各项银行存款余额中,有70%来自蔬菜生产。菜乡农民开着小货车种棚卖菜,开着小轿车进城购物,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户均存款15万元。

新的生活开始了,寿光持续放大设施蔬菜产业的带动能力,统筹城乡间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人才资本、管理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引导其流向乡村、润泽乡村,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绿色产业为亮丽底色,聚力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人文美、服务美的“六美乡村”。

走马寿光,美丽乡村入眼来。番茄小镇屋舍俨然街道整齐,手绘番茄主题壁画点缀在每户居民墙上;别墅村于家尧河,亭台楼榭、流水鱼跃……在寿光,不是只有几个村子美,而是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幅画、一路一风景。

围绕乡村宜居化,寿光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每年选取300个左右的村进行集中整治,确保3年内该市975个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寿光还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推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力构建从幼儿园到全日制大学的全学段教育体系,推广“日间照料中心+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多元化养老模式,探索建立紧急临时救助机制,让群众享受到城乡同质的公共服务。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寿光深入实施思想铸魂、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夯实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这里“落地生根”。

砥砺奋进新时代

丰收了,节日承载的美好期许和重托的背后,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和行动。

从寒冬腊月种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到寿光“菜篮子”挎遍大江南北;从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绿色革命,到打造成“蔬菜生产联合国”……寿光以创新提升“寿光模式”为动力源泉,坚持“全域打造、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以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全力推进生产标准化、蔬菜品牌化、农业园区化、乡村宜居化、农民职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六化”发展。

占地2.3万亩的18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全部配套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化装备,按照绿色、有机、欧盟GAP标准生产。全面开展“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整体策划,寿光蔬菜北京专营店投入运营,集中打造高品质蔬菜单体品牌,全产业链重塑寿光蔬菜品牌。寿光已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蔬菜直供基地。

强力攻坚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水上王城田园综合体等总投资620亿元的58个乡村振兴项目,省部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点运行,成立了由4名院士领衔的蔬菜领域国内顶级专家团队,编制完成54项蔬菜全产业链技术规范,“寿光标准”正逐步升级为“国家标准”。

聚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全面强化与高等科研院所对接协作,农业农村部种子检验寿光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等高层次平台落户寿光,今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5个、总数达到69个,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10年前的40%提高到现在的70%。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蔬菜产业是寿光发展的根本。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寿光持续放大产业优势,以园区化建设“绿色工厂”,以标准化引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着力擦亮“寿光品牌”,农产品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在位于田柳镇的寿光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一期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106个和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2个,每个大棚近200米长。“现代化设备,卷帘机、放风机、水肥一体化等等,一样不落,农资超市、检测中心、蔬菜交易市场样样齐全,园区统一供应肥料、包装销售,跟原先的大棚直接不在一个时代了。”说起感受,园区技术总监陈玉涛滔滔不绝:“园区不但实现了智能化,还可以使用手机进行远程遥控,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操控大棚的卷帘、排风、补光、浇水等工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当许多地方还在为“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而担忧时,寿光营里镇万亩品质农业园区,去年一年回来了12位年轻人。以前在车厢厂上班的杨飞说:“近两年回乡的越来越多,不仅带着媳妇孩子回来了,还带回了老一辈不会用的农技APP和线上销售渠道。”

管理一到两个大棚,应用智能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管理技术,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技术和市场都有保障,年收入稳定在十几万元。这是新时代的种棚模式,成为吸引年轻人回归的重要因素。

不仅有杨飞这样的“返乡派”新农民,在寿光还有不少学历高、理念新的“下乡派”。在古城街道,硕士研究生齐炳林开启育苗创业之路。“我们成功研发了西红柿品种‘戴安娜’,现在每株苗子能卖1.5元,成品在超市每斤30元,还供不应求。”

人才回乡,资金回流,寿光的农民已经不是一种身份,而是正在变成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

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棵菜见证一个城市的兴起。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拥有美丽而炽热沃土的寿光儿女,在革新与坚守中持续发力,用自己的智慧与激情,凝聚起振兴乡村的磅礴力量,昂首阔步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新闻推荐

聚焦新动能 服务高质量

□本报记者尹莉莉刘伟新动能,汇聚新优势,激发新活力。年年创新的鲁台经贸洽谈会为金秋九月的潍坊,带来了累...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潍坊女足夺冠2019-09-16 09:24
猜你喜欢:
评论:(我有“沃土”庆丰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