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诸城新闻 > 正文

小社区为啥建起工业园?

来源:大众日报 2014-11-23 02:5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本报通讯员徐春光吕光玉

驶出诸城市区,沿206国道一路向西15公里,就是枳沟镇乔庄社区驻地,这里是枳沟较大的平原区,民间一直有“金巴山,银枳沟,比不上乔庄黄土头”的说法。据此说,本应是产粮区,记者沿国道走上几公里,却是望不到头的工业区,为何如此?记者在乔庄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光这里找到了答案。

人均7分地,

致富需破土地之困

乔庄社区由乔庄、王村、殷家庄、黄家庄子4个自然村组成,共1523户,5666口人。这里是诸城人口最多、户数最大、面积最小的社区。

“这儿地里的土壤好,不用施肥产粮也多。可这里人均7分地,人多地少,难以让村民过上富裕日子。”2000年,刘正光当选社区党委书记,乔庄社区居民一年总收入200万元,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要破题人多地少的困局,使每一寸土地都释放出最大潜能。

一上任,刘正光就决心招商,让闲散村民都能进企业打工。“刚开始为能招来企业,我一早到厂领导办公室,就给他们扫地擦桌子,想方设法去争取。”刘正光告诉记者。同时,乔庄社区开出了一系列好的招商条件:土地满足、工人招够、社区与工厂共同培养工人。“社区对工人的文化素质负责,工厂对工人的劳动技能进行培训。出去招商,找的都是机械、服装、食品这三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无污染、技术要求低、适宜农民直接上手干活。”刘正光说。经过一年努力,第二年,桑莎制衣、国信橡胶最早进驻,春天建厂,冬天就开始投产了。

现在,206国道以南工业区有18个企业落户,国信橡胶、友利制衣、新润食品等10个项目投资超过了千万元。这片已建起的2000亩工业园,是诸城市唯一一处在社区建成的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建设,给社区居民带来了财富。“流转来的土地一亩地给农民660元,工厂占用一亩地,必须安置一个人,现在社区1/3的居民在企业上班,每人每月拿3000多元。”刘正光说,现在周边镇、社区7000多人在这上班,工厂门口还兴起了一大批服务业,现在,乔庄社区居民一年收入7000万元。

外来人口多,

园区带来惠民红利

记者来到乔庄社区服务中心,这里有2000平米的幼儿园、8000平米的社区商务区和2万平米的居民活动广场,服务中心的东侧是一排排的小别墅,小社区建得非常气派,工业区的建设为社区带来了实惠,也聚集了人气。

“在工业区上班的外来人口比当地人口还要多,要让他们有认同感,不容易,发展越快,问题暴露越多。”刘正光告诉记者,在处理社区同一件问题上,以前有80%的人说好,现在能有50%就不错了,社区人员的复杂化,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外来务工人员张永美和她的丈夫,两年前一起来到乔庄社区的企业上班。“这就是一个陌生地啊,没有宿舍,孩子上学也不方便,可把我愁坏了。”张永美一边说一边叹气。“我就来到街上打听怎么能租个房子,路边一位大爷对我说,找社区能解决。我就试着过去,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不仅帮我找了一套闲着的房子,还给联系了学校。”她说,现在她和丈夫两个人月工资7000多元,晚上会到社区广场跳舞健身,社区组织的活动几乎逢叫必到。

现在,社区居民每户都能喝上免费的纯净水,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助,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社区还送上慰问金和生日蛋糕。

“对找到社区的投诉事件,我有一套‘冷处理\’的办法,就是以心交心,让投诉者心情好下来什么都可以谈。”刘正光说。让他骄傲的是,目前为止社区居民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园区土地仅剩千亩,

好土头静候好项目

每逢春节,乔庄社区在外工作的人员回家,刘正光都会请他们到社区服务中心开茶话会,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10年。他告诉记者:“这批见识开阔的人,既能带来新的思想,又能把社区政策介绍给家人,每年都会有200多人被请来。”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周围对企业进驻门槛的提高,乔庄工业园区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招商情况开始出现了逆转。而对这样的转变,刘正光显然还没有理好头绪,“一些企业老板主动找到我,希望进驻社区,这样在很短时间就涌进来8家企业。”

“在社区举办的一次茶话会上,在上海工作的社区居民邬铭军提出,招商不能眼界短浅。现在让企业都进来把地占了,等到土地用完好的项目还没有接触到,那就晚了。”刘正光说,这次建议对自己触动很大,现在社区对工业园区的进驻门槛提高了,企业找过来或者我们出去招商,也开始挑挑拣拣,科技型、经济效益好、对社区发展有带动的企业才能进。

工业园区目前仅剩1000亩地,刘正光用心留起了这方好土头。这两年,乔庄社区依托社区土地流转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个平台,开始土地的规模经营,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乔庄社区粮菜间作立体种植千亩示范园,推广了菠菜、玉米、芸豆“三作三收”种植模式。

“为了解决卖菜难题,国道沿线设了4个蔬菜批发市场,天天有商贩收菜。今年天旱,芸豆减产20%,但价格不低,一公斤5块钱。”刘正光告诉记者。

44岁的社区居民徐中太是个地道的农民,不一样的是,他的下地工具是小轿车。他告诉记者:“以前地里只种小麦、玉米,一亩地年收入不到千元,现在开始搞‘三作三收\’。城里人喜欢吃鲜玉米,春天种上玉米,夏天快要收鲜玉米的时候在玉米地里种上芸豆,鲜玉米卖完,芸豆也就发芽了,正好玉米秸可以当芸豆架,省了买竹竿的钱。等芸豆收完了,再种上菠菜,这样一年下来一亩地能纯收入13000元。”

新闻推荐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走向全民富裕

□本报记者张鹏本报通讯员吕光玉让有空闲的村民,每户3-5只兔子,利用兔子的快速繁殖能力,让每家每户都成为一个小型肉兔养殖场。这是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的新项目。...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小社区为啥建起工业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