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渭南 今日华州 今日韩城 今日华阴 今日蒲城 今日富平 今日潼关 今日大荔 今日合阳 今日澄城 今日白水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今日韩城 > 正文

达县梁氏:历四千载延绵不绝

来源:达州日报 2021-12-17 09:52   https://www.yybnet.net/

达县梁氏:历四千载延绵不绝《梁氏宗谱》内页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20世纪80年代,一首朴素的《小白杨》火遍大江南北。唱出了边防军人对祖国边疆的满腔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讴歌了边关战士戍守边疆的奉献精神,诉说了老百姓对他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小白杨》的歌词作者梁上泉是达县北山乡(今通川区北山镇)人,他的祖辈梁兴伦系达县梁氏入川的三系五支始祖之一。梁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四川达县梁氏宗谱编纂委员会2011年版《梁氏宗谱》载,达县梁氏历黄帝以来,传至“积”字辈越146世,历4707年。

梁氏康伯 得姓始祖

梁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宋朝版的《百家姓》谓梁氏“分布甚广”,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梁姓在中国当代百家姓中排名第23位,总人口逾千万,仍为众姓中巍然兀立之赫赫大姓。梁姓来源繁多,据《梁氏宗谱》载,构成当代汉族梁姓主要有三大来源。

一是以国为氏,出自嬴姓。梁姓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为嬴姓伯翳(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宣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国号曰梁,国君即康伯(后称梁伯),厥后子孙以国为氏。康伯为梁氏开宗立姓的历史上第一个姓梁的人,也是梁氏最主要的两大宗支的第一大宗支夏阳系之鼻祖。嬴姓梁氏是当代汉族梁姓的主流,至少已有2800年的历史。

二是周室封国,出自姬姓。周平王之子姬唐封于南梁,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吞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乃梁姓第二大宗支。

三是外族改姓,融入梁姓。汉朝以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梁姓中也流入了南北民族的基因。这就是组成梁姓的第三支,包括汉晋时期的氏族,南北朝时的匈奴人,北宋时的西夏党项等。

宋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4万人,排在第37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明朝梁姓人口不增反而减少了1万人,排在全国第53位。从明朝至今,梁姓人口由43万人激增到当今逾千万,增长了20多倍。当今梁姓人口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两广,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四省。广东为当代梁姓第一大省,全国超过35%梁姓人口居住于此,由此,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地。

达县梁氏由湖广入川的三系五支,均系夏阳系梁姓鼻祖康伯公之后裔。

湖广填川 三系入达

《梁氏宗谱》载:“达县梁姓者的始迁祖除别户皆系清康熙、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清乾隆《达州志》载:“洪武六年(1373年)湖广麻城奉旨移民古通川县。万历年间,江西移民达州。清顺治初,川中诸贼……所至焚毁,杀老幼……”又时值饥疫,贼人猖獗,井邑萧然,人烟断绝,导致人口锐减,百不存一。

清康熙初,达县仅存人口5393丁。湖广省由于“江西填湖广”等原因,当时人口相对密集,加之官僚、富豪大批圈占土地,增加税赋,致庶民无法生计,明末就有四处逃荒的。清朝廷根据四川奏折和湖广省人多密集的实际,从湖广楚南(即今湖南省)动员移民入川。朝廷推行实边政策,低征税赋,奖励入川垦殖。康熙五十二年,朝廷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粮册人口为定数,新增者为“盛世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在动员移民中,采取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做法,有的为了便于赡养老人,干脆整户迁移。

首批移民入川后,见到处都是荒地,现存房屋也无人居住,他们便扎下根来,绾草为记,手指为界,占地落户,开垦田园,获利丰厚。故至乾隆年间,又有许多湖广人自发来到这片土地上永久居住。

据史料记载,由湖广入川的达县梁氏主要有湖南涟源梁氏、湖北大冶梁氏和粤东惠州梁氏三大世系五大宗支。

达县梁氏最早入川的是梁太义这一宗支。梁太义是梁氏始祖康伯开基得姓后第七十世。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太义后裔梁大魁、梁大忠兄弟入川落业开江甘棠镇,后迁达县万家镇五洞村。十年间,梁大玺、梁登武分别由湖南迁徙入川,迁达县万家镇。

1729年,梁君甫宗支的梁方信、梁方里由湖北大冶迁徙入川,落业开江梅家乡,梁方信后裔又徙磐石乡李家渡村落业。

1764年,六八郎宗支的梁盛钜与堂叔由粤东惠州而入蜀西绥定府之达邑明月乡,创业燕子沟(今达川区大树镇文昌村7组)。

1795年,梁宇顶宗支的梁兴伦兄弟二人由湖南入川,一弟兄定居南充,一弟兄定居达县北山乡。还有一宗是湖南永州府迁往达县景市镇的梁呈发。

1906年,湖南涟源梁氏后裔专门派人送家乘于万家镇五洞村,令达县梁氏传承有序。

自始迁祖入川300余年,达县梁姓三大世系,五大宗支,代代连贯,人丁逾万。

记屋场志 知本思源

远方的山峦连绵起伏、屋前育好的秧苗郁郁葱葱、翠竹从屋后延伸而出……在《梁氏宗谱》里专门有一章谓之屋场志,将各时期梁氏祖屋皆以白描手法绘出,形象生动地将祖屋旁的田垦村道、青砖石阶等古朴风貌一一还原。

宗谱编者写道:“之所以记屋场志,一是昭前人创业规模,创业之辛苦艰难;二是方便徙居外地的族人溯源探本,知本思源,不忘发祥之故址;三是俾后世子孙具有深厚的尊亲之念,成为仁人孝子。”

达县梁氏八成来自原湖广省长沙府安化县常安乡的唐家冲、高观庙和栗山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达县梁氏无从知晓这些地方究竟在何处。直到2009年,达县梁氏族人与湖南涟源梁氏族人取得联系,从中得知,三甲乡即南宋之三衙冲,是梁氏七十世祖梁太义后裔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太义公开派至今八百余载,后裔已逾12万余人。梁太义嫡长孙宗显次子德顺由三衙冲迁往唐家冲,单传福英,达县梁氏入川始祖梁大魁、梁大忠系福英公后裔立廷之子,全家于清康熙年间从唐家冲钉子坳弃楚入川。唐家冲就是今天湖南省涟源市石马山镇唐家冲村,而钉子坳的得名恰是因当地有一处有一颗千年钉子树。

位于达川区万家镇五洞子村干坝子的梁家老屋,是万家梁氏发源地;兴伦公故居在通川区北山镇洞滩村1组……在屋场志中,不仅记有达县梁氏各祖屋具体地点,还有先辈事迹与后代名人。在达川区图书馆阅览《梁氏宗谱》的一位梁氏小辈感慨:“看着十分亲切,很有归属感!”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戴静文

新闻推荐

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紧盯十二项重点任务 加快搭建“四梁八柱”

本报讯(记者张维)12月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已正...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达县梁氏:历四千载延绵不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