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致富:黄花滩村的小康路
抱团致富:黄花滩村的小康路
本报记者马顺龙 通讯员王国栋
初秋季节,记者走进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看到村民住宅整齐划一,养殖暖棚设施完备,日光温室错落有致,枣树、枸杞等经济林生机勃勃。
黄花滩村是古浪县下山入川的移民村之一。2010年以来,黄花滩村按照武威市委提出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坚持“抱团发展共致富、互帮互助谋出路”的理念,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000多元增长到2012年的5120元。
在村党支部书记胡中山的带领下,村民们不等不靠,赊砖借羊,贷款建棚,短短两三年时间,设施农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黄花滩村,“一只羊等于一亩田”已成为共识,家家户户围地建棚,向养殖要效益。
胡中山以身作则,2011年初兴建黄花滩众兴种羊场,当年建成,当年投畜。今年前8个月,胡中山的种羊场存栏1400多只,其中育肥1200多只,已出栏1200多只,纯收入达30万元。
看到胡中山和一些养殖大户通过养羊挣上了钱,当地群众更加坚定了规模养殖的信心,周围黄花滩乡、西靖乡、永丰滩乡、土门镇等乡镇设施养殖业也被带动起来。
黄花滩村把设施养殖业作为首位产业、致富产业来抓。为破解群众发展资金瓶颈,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人员主动深入农户家中,了解资金需求,与信用社沟通衔接,帮助养殖户获得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全村已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9户707万元,双联惠农贷款56户749万元,草食畜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65户360万元,有力助推了主体生产模式的快速推进。
为推进养羊产业聚集发展,黄花滩村周密规划部署,充分利用河滩地、闲滩空地,规划养殖小区,打破区域、村组限制,实行“大园区小群体、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模式,不管富户穷户,家家户户都在园区内搞养殖,小户大户联合购买羊只、饲料,统一销售,抱团发展。同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全面加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程。
黄花滩村由穷变富,核心是走出了一条大户带小户、干部带穷户、园区带农户、抱团发展的设施养殖发展新路子。养殖户樊雄会养羊1000多只,年收入30多万元;村民范金辉,已建成“双列式”高标准养殖暖棚20座,年存栏羔羊800多只,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如今,黄花滩村组组都有养殖示范点,100座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就有5个,全村700多户人已建暖棚2100多座,羊存栏量达到5万多只,总产值达2000万元,养殖业收入达到家庭年总收入的74%以上。
新闻推荐
省科技厅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本报兰州讯(记者李峰)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省科技厅日前选派4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职,以推动当地科技进步,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省科技厅选派的4名优秀年轻...
古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