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入川”工程促古浪县***
本报古浪讯(记者马顺龙)古浪县坚定不移地走“下山入川+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甜高粱产业”的扶贫开发路子,助推***,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奔小康。
“下山入川”工程是武威市委针对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条件恶劣、就地脱贫难的实际,谋划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开发县境内黄花滩8.62万亩闲置土地,建设10个移民村,搬迁山区4万多贫困群众,实现易地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斩断穷根。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建成4个移民村,搬迁移民1.56万人。同步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务室、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今年,开工建设为民、富民、惠民三个移民社区,计划搬迁1万贫困群众下山入川,已落实移民2287户1.03万人。
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难题,古浪县坚持把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首要任务,县财政每年以不低于5000万元的标准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至2014年底,贫困群众来自“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收入比重由2011的34%提高到了52%。今年,新开工设施农牧业1.31万亩,开展特色林果扩规增效行动,新发展特色林果7.16万亩,累计达到32.41万亩,实现人均1亩林目标。同时,坚持把甜高粱培育发展作为全县新兴战略性产业,年初确定7万亩建设任务目标,实际完成播种面积70316亩。
新闻推荐
古浪:设施养殖业致富农家本报记者马顺龙通讯员王国栋近日,走进古浪县西靖镇感恩新村社区农民白彪的养殖小区,只见暖棚里羊只活蹦乱跳,膘肥体壮。白彪告诉记者,他家目前存栏900多只羊,前几天卖了500多只...
古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