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武威 今日古浪 今日民勤 今日天祝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今日古浪 > 正文

矢志不移护家园绿进沙退创奇迹 记全国劳动模范、古浪县八步沙集体林场场长郭万刚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20-12-17 01:45   https://www.yybnet.net/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从一名普通护林员,到治沙造林带头人,郭万刚四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荒漠。不仅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创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存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县城东北30公里处、土门镇3公里处,这里曾经荒无人烟,风沙肆虐,严重侵蚀着周围村庄和农田,威胁着周边铁路、公路的畅通,影响着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初,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等6位老汉为了保卫家园,联户承包了八步沙7.5万亩沙漠,在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漠区治沙造林。80年代中期,父亲因身体原因退出治沙,郭万刚开始顶替父亲治沙造林。

2000年冬,郭万刚被大伙推举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上任伊始,他动员组织150多人的治沙队伍,挺进腾格里沙漠南缘腹地,对八步沙最后2万亩沙漠进行治理。经过3个春秋的连续苦干,共栽植柠条、沙枣、花棒、梭梭、白榆等各类灌木360万株。

2003年,郭万刚带领他的治沙团队,又承包治理离八步沙25公里、占地11.4万亩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一带的沙荒地。该地段每年5至10级以上大风要刮100多天,肆虐的风沙直接侵害着黄花滩4万移民的生产生活。

“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为了全面彻底治理沙漠,2003年国庆节后,郭万刚卷起铺盖,走进了黑岗沙,住进了土坯小屋,整天领着200人的治沙队伍,与茫茫沙漠展开决战。

选苗、挖坑、种植……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黑岗沙等地的沙患得到了有效治理。

压沙造林40年来,特别是郭万刚担任场长以来,八步沙林场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埋压草方格沙障4万多亩,封山育林5.5万亩,修建通向沙漠腹地的压沙造林道路34公里。林场自筹资金420万元,完成省道308线通道绿化10公里、金色大道绿化32公里,黄花滩绿洲移民基地农田林网造林折合面积5000亩,栽植各类苗木100万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

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使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了保护,确保了干(塘)武(威)铁路及省道308线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为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贡献。

多年的治沙实践中,郭万刚对“一把草、一棵树、压住沙子防风掏”的传统治沙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他采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在固定的沙丘周围构筑立体固沙体系,在林场建设经济林,在活动沙丘上种植饲草灌木,在风沙前沿栽植防风固沙林,在农田地带营造大网格农田防护林,辖区草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将侵袭土地的沙丘变成了土地的绿色屏障。

经过几年努力,林场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原来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彻底改变了贫苦落后的面貌,实现了沙漠变绿、治沙人致富的理想。同时,使林场周边1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亩均增产10%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据林业专家评估,八步沙林场建成的防风固沙林带,目前活木蓄积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林中每年产鲜草500多万公斤,产薪柴200多万公斤,其经济价值在千万以上。其更大的生态价值,是确保了境内10万亩良田每年增收200万元,创造了绿进沙退的治沙奇迹。

新闻推荐

古浪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做好市场保供稳价

武威日报讯(记者王瑾)今年以来,古浪县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扎实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生命线”。...

古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矢志不移护家园绿进沙退创奇迹 记全国劳动模范、古浪县八步沙集体林场场长郭万刚)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