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针对园区经济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问题,梧州市着眼于把园区建设打造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着力在抓特色上做文章,在培育产业集群上求实效。梧州市在重点建设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赤水临港工业园区和塘源林产化工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力促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特色园区,有一个支柱产业集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梧州市以项目攻坚为抓手,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度,实行扶优扶强与抓大促小相结合,定期服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完善政策和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在工作力量上,从各级各部门抽调的100多名骨干人员,充实到项目建设指挥部和一线工作,协调解决融资、土地、用工等一系列问题。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全市各级认真清理收费项目,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在做好园区建设的同时,梧州市大力实施优先发展交通,努力突破交通瓶颈,打造梧州科学发展新优势。在具体措施上,加快实施“53111”工程,使五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一条黄金水道、一个机场和一条“西气东输”管道在梧州交汇。围绕自治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和打造西江经济带的战略部署,梧州市加快沿江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整治,提高通航能力。按照错位经营、各具特色的思路,以开发建设现代港口及临港工业区为突破口,加快连接港口码头的公路、铁路建设,形成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将梧州港口原规划到2020年达到年吞吐量3000万吨调整为2015年达到年吞吐量5000万吨,增强通航能力。
国务院提出要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了梧州市发展沿江产业,提升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地位的机遇。因此,梧州市按照自治区构筑“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决策部署,把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作为拉动消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建设西江经济带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先后出台并认真实施《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关于鼓励规模养殖加快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打造林业强市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沿江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展沿江产业。
科学发展成效在活动中逐步显现
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梧州市根据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两城市一基地”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负重拼搏,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经受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困难和压力中实现了经济逆势上扬的良好局面。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交通环境大大改善。南广铁路建设全面展开,贵港至梧州、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城际交通效率将大大提高;洛湛铁路梧州站的开通运营,结束了梧州“地无寸铁”的历史;桂梧高速公路、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今年上半年梧州至广州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梧州市与广东的立体交通对接又将迈出重要的一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也取得新的成绩,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赤水圩作业区5号泊位码头2月28日投入营运,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09年全市交通建设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4亿元,成为梧州历年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的一年。
———园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突飞猛进。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创新招商引资为载体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产业转移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得到有效实现。2009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1.3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竣工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25家,比上年增加3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15家,税收超亿元企业5家;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2.1%,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工业化发展目标。同时,名优砂糖橘、中草药、六堡茶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制药、食品、日化等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按照市区“改造河东老区、建设红岭新区、策动南岸开发”的思路,以“路平、灯明、渠通、街净、添绿”为重点,打造绿城水都、宜居城市,粤港澳“后花园”和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以红岭新区路网工程、河东平民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河西白垢村旧城改造工程、市区街道“穿衣戴帽”工程等为重点的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0多亿元。县域经济发展也取得历史性突破,岑溪市、藤县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苍梧县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正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梧州广大干部群众。
新闻推荐
举办理财讲座货车客车相撞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