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晓雯
头顶着烈日,脚踏在熟悉的崎岖山路上,沿途和乡亲们熟络地打着招呼———受苍梧县政府委托,由市红十字会牵头,16名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日前再次来到曾遭受重创的沙头镇双尚村,回访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开展心理援助的对象。
早在6月22日,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成员曾到灾情最重的双尚村,为受灾群众进行灾后心理干预的评估和初步治疗。这次,他们在原有的评估基础后,对双尚村11户52名干预对象进行回访。这些对象包括受灾群众、遇难者家属,他们分属于7个组,均被安置在政府的4个临时安置点。
部分群众恢复较快
7月2日,心理咨询师石夏莉刚走进新建的板房,四个小孩子一下子就认出了她,礼貌地叫“阿姨好”。由于一下子失去了妈妈,当石夏莉初次到达孩子们的家里时,他们有心情低落、抗拒交流等表现。这次,石夏莉事先做好准备,拿了糖果、彩色蜡笔、白纸、衣服等回访他们。吃着香甜的糖果时,小孩们流露出开心的表情。孩子们均是小学生,石夏莉让他们通过最简单的绘画方法,描述对妈妈的情感。在收到良好的效果后,心理咨询师还通过让他们讲故事、写下心语等方式,尽量使孩子们将心中的意愿表达出来。石夏莉表示,当初很担心其中11岁的那个男孩,但是这次他带领其他小孩画画、写字,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性,康复情况很乐观。
在受灾群众容保森家,听着他完整地讲述灾难发生时的情景,以及对未来外出打工的设想,心理咨询师松了一大口气。上次见面时,失去女儿的容保森处于情绪低落中,无法与人顺畅地交流。本次,在心理救援过程中,容保森表现得很乐观,心态也调适得很好。他说,上次心理咨询师教导他要经常与人交谈,所以,他也尽可能多与亲戚朋友聊天。聊天后,他发现虽然房子毁了,女儿也离开了,但是还有妻子和儿子,他们一家人将紧密团结渡过难关。
“廖大哥,你来了啊,快坐下和我们聊聊天。”来到双尚村底寨组,廖开伟被村民们围绕着。廖开伟这次是来回访一名失去双亲的村民,热情的村民簇拥着他,慢慢走到回访户的临时安置房里。
做好回访工作后,廖开伟见缝插针地与其他村民交流。67岁的甘群芳抢先要与小廖说话,她说上次与小廖聊天,小廖的幽默使她很开心,所以她还想和小廖聊聊最近的状况。而村民梁翠芳则感慨地说,她的大伯经过上一回与廖开伟交谈后,人开朗多了,所以她也希望廖开伟帮助更多的村民。
无论是在底寨组还是在汉显组,当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儿童做团体咨询时,均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和配合。心理咨询师针对儿童失去亲人、见到受灾现场等情况,通过游戏、抢答等形式,让这些孩子正确认识灾难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如何面对。家长们说,虽然道理他们都明白,但是却无法以准确和生动的语言传达,多得咨询师们的细心和耐心解释。
仍有群体需继续关注
一夜间失去挚爱的妻子,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小孩需要抚养,谭承广仍然无法走出心理阴影。当心理咨询师见到这个41岁的中年人时,发现与十天前相比,他头上陡增了许多白发,两颊瘦削了一大块。然而相同的是,沉默寡言的他依旧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只是常常摇头叹气。谭承广说,受灾的大半个月来,他每晚都失眠。
由于对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心理咨询师引导谭承广谈起以前一家人的生活情景,并用催眠法放松他的精神。最后,谭承广放下包袱,沉沉地进入梦乡。“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但是我好像睡了一整晚,很舒服,谢谢你们了!”谭承广与心理咨询师告别时说。心理咨询师梁洁华介绍,像这样的对象必须继续进行心理干预,并设计专门的心理辅导方案。
同样地,失去丈夫的阿红抱着四个月大的小儿子,看护着一岁多的大儿子在凉席打滚,不断地向心理咨询师抱怨着在灾难中离去的丈夫。通过交流,心理咨询师分析,上一回阿红回避不愿交流,这次虽然有进步能与人交谈,但是她内心仍有很深的哀伤,既有怨恨也有负罪感。心理咨询师认为,沟通愉快可以令到阿红暂时忘却心痛,但是,这样失去亲人,又缺乏倾诉对象的人必须坚持长期与之交流,让她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经过一整天的交流,心理咨询师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干预对象的自我心理康复能力较强。但是,对部分对象还需持续进行危机干预,他们的负性体验需要得到及时排解、疏导,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方面的疾病。针对干预对象的不同情况,心理咨询师将通过多种手段,对干预对象进行持续三个月至三年时间不等的援助,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创伤,恢复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最终使受灾者自立自强的过程。
新闻推荐
财政补贴农户参加能繁母猪保险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