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松在古善村卫生所为村民看病。陈晓雯摄
张伯松在山间行走,带着药箱他走遍了古善村每个角落。
本报记者 陈晓雯 通讯员 张焯生 邓行孟
每天,在长洲区倒水镇古善村30多平方米的卫生所里,都坐满了村民。慕名前来就医的村民很多,有时排队超过半小时,但他们仍乐意等待;有的村民还有事没事地去到卫生所,找在这里坐诊的张伯松聊聊养生防病之道。
心地好、医术高、随传随到是乡亲们对村医张伯松的普遍评价,也是张伯松19年行医生涯的肯定。2010年,张伯松获得了更大的肯定,他成为梧州市唯一一名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村医。
“贴钱”行医无怨无悔
“阿松,昨天起我的胃又痛了,吃不下东西,恼火得很!”
来人是82岁的低保户黎秀英,“你老毛病又犯了,是不是没有准时吃饭呢?”对于村里的老病号,张伯松对他们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诊断完后,张伯松给她开了胃药,两样药加起来10元。
“药费可不可以先欠着?” 黎秀英一脸窘态。
“没事,你拿去吃。”张伯松把药塞给了黎秀英,而且叮嘱她一定不要吃生冷和酸性刺激的食物。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张伯松用于登记药费的小本子写了一本又一本,他只是默默地记着,从不催债。“要不回来的药费每年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能还的乡亲们都会在春节前还,欠着的都是还不起的,我也不催,能治好病就行。”
村里的老年人是张伯松的重点关护对象,对于村里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张伯松直接免去他们的药费和诊金。“阿松为我看病,从不收钱。”110岁的村民钟桂兰竖起大拇指说,张伯松对老人家很有耐性,隔三差五就会背着药箱去给老太太量血压、听心率,并提醒她注意血压。
“张医生医术好,药也便宜。”古善村上坡组的于尚耀75岁,他有关节炎,是卫生所的“常客”,每次也只花几元的药费。
“我们村到镇上要坐渡船,幸好张医生医术高,小病在村里就能治好。”村民张伟雄对张伯松赞赏有加,十年前曾患严重外伤的他,幸亏张伯松及时为他包扎伤口转送上级医院治疗才得以挽回性命。
除坐诊外,张伯松经常上门出诊。19年来,他累计出诊五万多次,步行九万多公里,救治了无数村民。让村民们最为感动的是有一天晚上12时许,一村民打来求救电话说:73岁的老人张洁如病得很重。当时天正下着大雨,去张洁如家要走半小时山路。二话没说,张伯松背起药箱就走。经细心诊断,张伯松认为张洁如高血压诱发脾出血,要立即送往市区大医院,于是,他与张洁如家人一起,抬着简易担架,坐着渡船过河。由于及时送院治疗,张洁如终于转危为安,张伯松才松了口气,那时已是凌晨4时许。
“赤脚医生”走遍千家万户
短发,个子不高,话语不多的张伯松在古善村已经当了19年乡村医生。
1992年,在苍梧县卫生学校毕业的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回到家乡古善村村卫生所,成为一名最普通的乡村医生。
“年少时一直跟随父亲,看着他一心为村民治病,解除病痛,这深深影响了我。”张伯松说,当时,古善村村民缺医少药,张伯松的父亲张华昌虽然已经60多岁,仍然坚持每天走山路为每位有需要的村民治病。张伯松继承父亲的衣钵,当起了村医。“那时候‘赤脚医生\’也是一份很荣耀的工作。只有做事认真、诚实、名声好的人才能当村医。”张伯松说道。
从那一天起,张伯松就扎根农村,认认真真地走访自己的每一个病人。“村里300多户人家哪一户我没去过?1800多人哪一个人的毛病我不清楚?有的人家已经数不清跑了多少趟了。”张伯松对此颇为自豪。
同样被村民津津乐道的,是张伯松“爱管闲事、爱做好事”。2001年,13位长洲水利枢纽工程的民工被洪水围困,他和船夫最先到达险滩救出民工;2007年,村民民房失火,自发的救火队伍中他冲在最前面;2010年3月,村里一名16岁的少女失踪,寻找失踪少年的队伍中他的主意最多……张伯松的应急能力强,因此,村里无论发生大小急事,村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古道热心的他。
“我是共产党员,有事情发生时冲在前面是应该的。”张伯松平静地说。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镇定、处事有条理的张伯松也成为了村民心中的“定心丸”。2004年10月27日上午8时多,一辆车在古善村岸垌组的一条小河处出车祸,车上共有村民43人。得知车祸发生后,村干部一边召集村民赶往出事地点急救,一边联系张伯松出诊。到出事地点排查后,张伯松发现共有2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轻、重伤,有两个伤员初步诊断脑出血,深度昏迷,一个踝关节骨折,一个盆骨骨折。他一边为伤员包扎止血,为昏迷的伤者注射“生脉针”,一边联系镇卫生院,护送伤重者上船急送对岸卫生医疗机构。后来重伤的村民都安全送到医院救治,医院的医生说,幸好村医做了初步的应急处理,并及时送到医院,再晚一点重伤的两个脑出血伤员生命可能就难保了。
健康宣传不遗余力
“张医生是个好人,也很用心。”村民黎锦波带着孙子到卫生所串门,“年纪大了,记不住接种时间。”黎锦波说,幸好张伯松每次都会给他打电话,提醒他带孙子来接种。
张伯松说,除看病外,村卫生室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每年有150人次。此前,由于村民不理解,张伯松经常吃“闭门羹”。
为此,他每月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向每一位家长解释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同时,张伯松还将每月农历初五定为固定接种日,在村卫生所定时为孩子接种疫苗。刚开始,村民老是记不住接种时间,他就给农户打电话、带口信,还利用村里的高音喇叭等方式通知。自去年12月开始,儿童接种工作转到镇卫生院进行,但是张伯松仍然坚持每月通过电话、广播提醒家长带孩子按时接种。
张伯松的用心收到了回报———古善村儿童的卡介苗、乙肝首针接种率已达100%,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二类疫苗接种率已提高到85%以上。此外,该村的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育龄妇女服用叶酸率达到80%,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率均在倒水镇排名第一。
“父老乡亲们,现在是回南天,大家要注意开窗通风。”2月25日,张伯松开始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今年最新一期板报。在村卫生所外墙,张伯松把一块黑板作为一个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卫生健康知识,让村民一边看病,一边学习。针对村里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的慢性病病人日渐增多的现状,张伯松号召村民以防病为主、预防在先,他以墙报、广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
新闻推荐
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开展防艾宣传活动税源管理成效显著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