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转改”之大家谈
作为宣传工作者,我常常为找不到好题材而发愁,在实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基层才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只要真正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就能抓到“活鱼”,写出好稿。
11月初,我到新地镇训村采访发展林下经济的养殖户,当我翻山越岭走进绿色的树林下村民临时搭建的居住所,与养殖户并肩而坐,听他们说养山地鸡的甜酸苦辣,为他们昨天的失败而感伤,为他们今天的成功而高兴时,心与心的碰撞让我不再为题材而发愁,不再为文章的干涩而苦恼。当天采访、当天动笔,1500字的稿件《山地养鸡养出新滋味》一气呵成。稿件在《梧州日报》的“金土地”版发表后,读者反响热烈。
通过“走转改”,我明白了稿件“接地气”才能有“人气”。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习惯从会议或者材料上获得新闻,稿件也多追求宏大叙事,而常忽略了普通群众的感受,高高在上的稿子渐渐也就没了“人气”。在基层采访中我发现,很多以前自认为得意的“大作”,却并没有给读者留下多少印象。相反,那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尽管已过去多年,群众却依然津津乐道。
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个宣传工作者,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相信切实实行“走转改”,我们就能在宣传工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苍梧县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28日,苍梧县举行第三期廉租住房抽签分房仪式,200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公开抽签选房,兴高采烈地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廉租房钥匙,圆了多年的住房梦。为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近年来,苍梧县...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