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萍 通讯员潘明华
2月3日,苍梧县宝丽洗涤中心老板黄品龙拿到政府部门发放的3万元微型企业补助资金,立即着手购买了一辆箱式小货车,专门用于收货和送货。他说,此前由于资金限制,他只能用自己的面包车收送货,装得不多,还得多跑几趟,成本花费很高。
宝丽洗涤中心位于苍梧县龙圩镇林水村林一组。2月6日下午,在黄品龙租来的200平方米房子里,记者看到洗涤机器正在运转,多名工人在整理洗好的毛巾、桌布等。黄品龙说,去年他创办微型企业,政府出力又出资扶助,现在中心已吸纳17名工作人员,各项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轨。
在苍梧县,以创业促就业,以微型企业促民生和谐、经济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来自该县工商局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全县共发展微型企业492户,解决了3382人的就业问题。
既要“航母”也要“快艇”
近年来,苍梧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冲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税收和财政来源。
“事实证明,微型企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有力补充。苍梧县要实现全面加快发展,需加大对微型企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苍梧县委书记叶剑强表示。
战略思路要有具体措施的支撑。去年,苍梧县出台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实施方案,工商、财政、人社、监察、金融等部门出台各种配套政策11个,全面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
一年前下岗在家的卢俊宇一直在为找工作愁苦不已,想自己开个小杂货店,本钱又不够。后来,通过扶持政策的帮助,他的小店终于开起来了,生意还不错,现已彻底摆脱“失业者”的标牌。
苍梧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微型企业发展形式灵活,产生效益快,在丰富市场经济发展主体的同时,可有效带动就业,实现群众就业和收入双倍增,让创业经济成为富民经济。
在经济发展转型期,苍梧县工业发展迅速,砂糖橘、六堡茶等农业发展各有特色,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需要多种类型的微型企业来充实市场并发挥作用。因此,苍梧县将发展扶持的重点放在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劳动密集型和节能环保型的微型企业上。
苍梧县新地镇的戴贤恩虽在广东打工多年,却一直想回乡搞果蔬种植场,只是囿于资金问题,始终无法实现。今年回家过春节时,听说苍梧县正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他迅速提交了创办企业的申请。现在,他所在的乡镇已有不少人获得扶助资金,还有一些返乡人员也准备转型走创业道路,依托家乡的农业优势大干一场。
“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做小做弱开始的,只要挖掘其发展潜力,推动其完善技术、资源、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微型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全面激活地方经济快速增长。”苍梧县县长李彤华对微型企业充满信心。
“1+X”让创业者少投入快发展
苍梧县工商局局长伍晓峰说,在创办微型企业的群体中,大都有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和现实需求,(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但往往缺乏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为此,苍梧县专门成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在企业注册准入、创业培训、开设银行账户、财政补助方式、补助资金监管等方面着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从梧州市电大毕业的何世彪赶上了这场“及时雨”。去年得到政府3万元创业资金扶持并经过创业培训,他顺利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广告设计室,彻底改变过去以个体户身份零散接活的状态,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发展更多的客户。他说,补助资金差不多占到他创业出资数额的30%,“它是我创业梦想得以实现的关键‘稻草\’”。
对于发展微企资金扶助工作,苍梧县实行“1+X”运作模式,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规费减一点、职能部门帮一点”的资金帮扶模式,让创业者以很少的投入,实现大的梦想。
李彤华说,只关注微型企业的“出生率”是不够的,如何确保其“存活率”才是重点,这也是扶持微企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今年以来,苍梧县有关部门正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摸底,挖掘符合条件、有创业意向的人群以及有潜力、有前景的个体户创办微型企业,加强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苍梧县发展微型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的重点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不断增强微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规范微型企业的市场行为,有针对、有重点地去培育部分微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型。
据了解,苍梧县是全市首个出台专门措施、落实专项经费并最早完成任务、最快发放补助资金的县(市、区)。日前,该县还拟定“十二五”期间微型企业发展方案,提出到2015年,力争发展微型企业1500户,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苍梧县妇联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