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古铜色的脸上时常带着微笑,与乡亲们非常熟络,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草根检察官”。他,就是苍梧县人民检察院驻石桥镇检察室检察官徐元荣。
为消除法律监督在农村基层的“盲区”,苍梧县检察院于2008年5月在石桥镇设立工作站,管辖片区内五个镇。徐元荣主动申请来基层工作,一干就是四个年头,在简陋的检察室里尽心尽力为乡村群众服务,忠诚于他的“民生热线”事业。多年来,他的名字、他的事迹已深深扎根在广大乡村群众的心里。
石桥镇是“全国诗词之乡”,民间诗歌氛围浓厚。5月25日,徐元荣找来镇上的诗友商量着要把诗歌融入到法制宣传当中,让法制知识通过诗歌走进农民家中。他说:“书面的法制知识对农民来说晦涩难懂,借助诗歌传唱这种“土形式”,会受到更多农民朋友的欢迎。”
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徐元荣一边说,一边把乡亲的意见、建议记到笔记本上。“大家以后想到什么,哪位农民家需要帮忙,都可以主动跟我联系,我的电话就是‘民生热线\’。”徐元荣笑着说。石桥镇诗歌爱好者熊鸿桂幽默地接话:“老徐不仅是个‘草根检察官\’,还是个在行的‘老农\’,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为我们出了许多有用的点子。”
有时,石桥检察室一天会来几十名上访群众,办公室、接访室里坐不下,还有人在走廊里等候。为了不耽误农民手头的农活,让农民少跑冤枉路,徐元荣就向乡亲们发放印有他联系方式的“热线名片”,(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通过这条“民生热线”,周边乡镇的许多群众都可以通过电话向徐元荣咨询问题、反映情况、进行举报申诉。对于简单的问题,能在电话里说清的事,他总是细心地回答、耐心地解释,直到对方满意为止。对于复杂的事情,涉嫌犯罪的举报申诉,他就认真做好登记,约定时间直接上门接访,当面把事情弄清楚、查明白。
去年8月的一天下午,一对中年夫妇和一名男子边拌嘴边走进检察室。徐元荣立即上前,严肃地说:“有问题好好谈,千万别过激!”“徐检察官,我们是一小时前联系你的石桥镇泗岐村村民,两年前那桩故意伤害案,至今我还耿耿于怀。”其中一名男子说道。“你们有什么思想疙瘩,坐下来慢慢说。”徐元荣一边笑道,一边把大家拉到长凳上坐下。原来,2009年10月,村民陈芬(化名)去看田地回来,经过泗岐村时,因生活琐事与潘玫(化名)发生过争吵。事后双方经过调解化解了矛盾。如今,作为邻里的两家人又因生活琐事,再次起争执。耐心听完来访人的诉说后,徐元荣以邻里和睦相处的道理,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法,当场进行调解,最后促使双方握手言和,大家都对此感激不已。
徐元荣就是这样,数年如一日,和农民交心,为群众解困,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来访者和当事人。四年来,根据检察室获取的举报线索,苍梧县检察院直接受理职务犯罪线索8件,立案7件、19人。与此同时,得益于检察室及时、准确地收集农村涉检的舆情信息,许多矛盾被迅速化解在最基层。
新闻推荐
市区各高中一本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幅超两成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