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境监察支队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市环保局局长吴福安(右三)、副局长廖晗(右二)到企业指导污水处理工作。记者 陈健新/摄
市环保局纪检组组长何际铭(左二)到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调研。
记者 梁铮鸣通讯员 梁国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重环保优生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要求。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记者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以及国家环保部确定的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就梧州市环境保护措施、成效和经验等内容,采访了市环保局局长吴福安。
记者:去年梧州市的总体环境质量如何?
吴福安:根据2011年监测结果,梧州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年API指数平均值为42,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在2011年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发布暨首届城市低碳发展峰会上,首次公布了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梧州市在“年度空气质量一级天数”的排名中名列前茅,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三。
降水pH值范围为4.46~7.00,年均值为5.77,酸雨频率为7.5%。
地表水水质按自治区要求选取13项指标进行评价,总体质量状况优良,能满足水体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各断面水质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吸水点的水质按自治区要求选取8项指标进行评价,达标率为100%。
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7.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4.2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环境质量总体达标
空气质量全国第三
记者:环境质量监测具体有哪些项目,如何保证采集的信息科学、全面?
吴福安:为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采集第一手环境基础数据,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梧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常年对梧州市的大气、地表水、降水、噪声等多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监测,并定期向上级部门呈报本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技术报告。监测内容包括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的常规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结合梧州市环境特征,市环保局在市区范围内科学合理设置监测点,以确保采集的数据客观科学、参考价值高。大气监测方面,在市环保局和云盖小学布设2个大气监测点,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降水监测方面,在旺甫、气象局、环保局布设3个降水监测点,监测降水的pH值等指标;地表水监测方面,在桂江的京南和石咀、浔江的石良角和冬训楼、西江的界首共布设监测断面7个,监测水体中的29项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方面,分别在市内四家自来水厂(即富民、北山、龙新、塘源)吸水点上游共布设监测点4个,重点检测水体中的28项指标;声环境方面,在市内布设11个点位监测道路交通噪声,布设118个网格监测点监测市区环境噪声。
科学布点定期监测
采集信息科学全面
记者: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市环保局有什么措施应对?
吴福安:为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应对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市环保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并扎实开展环境应急处置管理工作。除了坚持24小时值班和节日值班制度外,不断强化环境应急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工作作风,坚持做到“四个第一”,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取证、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加强应急跨界联动、部门联动,市环保局一方面与广东省肇庆市和云浮市的环保局就粤桂三市环保合作进行磋商,共同商讨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做好两广交界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同协商,建立起市级环保、安监两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签署并印发了《梧州市环境保护局梧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联动工作落实方案》,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引发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与应对工作。
跨省推进联动机制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再生资源产业的环保工作一直以来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市环保局对此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助推梧州市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吴福安:近年来,梧州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以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园区等为主要载体,加快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初步形成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料和再生棉等再生资源产业体系。
市环保局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服务和监管,把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作为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切入点,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
市环保局着力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清洁型项目,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园区等特色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项目合理布局提出指导意见,推进园区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采用定期巡查、专项监察、专案监察等形式,对已投入运行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及其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环保监察,促进废物回收、环境保护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由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2010年10月通过了国家环保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委组织的国家圈区管理验收,并正式开园运营,2011年9月,园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置场、危险废物贮存区等主要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2011年年底,已有入园企业42家,已建成企业13家,投产企业8家,投产企业均配套了污染治理装置,能做到达标排放,都通过了上级环保部门的考核验收,为建设成为国家级圈区管理示范园区、广西承接东部再生资源产业整体转移示范基地、以铜铝再生资源拆解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专业特色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完善再生资源产业链,同时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梧州市循环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特别是在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梧州市作为后发展地区,推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有利于梧州市在循环经济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并促进梧州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服务再生资源产业
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针对农村生活垃圾乱倒乱堆、养殖废水随意排放等农村环境问题,市环保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参与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目前,这个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市环保局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有什么计划?
吴福安:农村连片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梧州市近年来根据“双向选择、典型示范、出效果、出经验”的选片原则,按照“突出连片、强调配套、加强整合、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的要求,在2008年~2011年期间,开展了五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岑溪市马路镇善村丰木自然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苍梧县龙圩镇大恩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藤县象棋镇道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岑溪市糯垌镇古河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11年,苍梧县和岑溪市获得2012年度广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国家计划安排6300万元资金投入苍梧县和岑溪市11个乡镇约有85个农村的环境整治。
虽然梧州市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境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为此,市环保局将进一步加大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的力度,着力解决梧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建设一批“清洁种养”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从而保障农村环境安全。
推进连片整治工程
保障农村环境安全
记者:市环保局近年来通过哪些途径向群众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吴福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是开展环保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去年,市环保局在全区率先开展环保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小区、进家庭的“环保五进”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梧州市环保文化建设,促进“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在环保进机关活动中,蒙山县国税局组织开展了多项环保宣教活动,在推进低碳办公、节省能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2011年,该局获得了自治区绿色环保机关称号。
在环保进学校活动中,市环保局通过在梧州学院等学校组织开展“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大赛、环保宣传板报展出、青年志愿者“爱水护水”沿江查找污染源、废旧电池回收等活动,丰富了大学生校园环保文化活动,推动“绿色消费”理念在校园发展。
在环保进企业活动中,市环保局通过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环保服务,指导企业举行环保知识竞赛、培训,推荐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等,使企业员工素质得到提高,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针对小区、家庭等分布面相对较广的群众,市环保局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广泛宣传梧州市的环保工作。通过把每年一度“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融入到梧州市“璀璨广场”文化活动中,到各居民小区举办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等方式,促使“绿色消费”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本专题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环保局提供)
新闻推荐
一桥连通两镇开展科普宣传农村土地整治科协荣获表彰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