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教得更舒心,学生学得更开心。覃波摄
覃波罗大任陈伟
岑溪市大业镇大业中心小学是一所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学校,它只有1200多名学生、59名教职工,5700多平方米校舍面积,然而,这种乡镇学校却在全区成千上万所小学校中脱颖而出,2011年底被评为广西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先进学校。
近日,笔者驱车前往该校,从所见所闻中探究其先进的“秘诀”。
新校园新环境
“过去,厕所无法解决,校园校舍形象也差。如今,校园已是绿树环绕,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环境幽雅美丽,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长谢绍亮如是说。
近年来,该小学把校园建设作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掀起了大规模的校园改造: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新建一幢高五层的教学楼,缓解学校教室紧缺的局面;投入27万元,改建学生的厕所;投资30万元,建设坡顶教学楼,校道全部铺上混凝土,校园内进行了绿化美化。
此外,整个校园进行了全新的布局,翻新了旧校舍的内外墙,利用围墙新建长60米的文化长廊。学校还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教室、办公室、楼道、走廊、文化宣传栏等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进行精心设计,以“放飞希望、成就梦想”为主题,镶嵌或张贴各种颇具特色的文化标语、名言警句、温馨小提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校园新环境的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逐步满足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如今,该校学前教育初具规模,入园人数有260多人,寄宿办学已渐见成效,寄宿生有739人。
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近年来,该校积极采取内外兼施办法,做到让教师“善教”,让学生“乐学”。
“外”,就是让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走出去,参加交流或接受培训。
谢绍亮校长去年5月参加了岑溪教育局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廖锋主任等8位同志今年3月在岑溪倾听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讲学,李雪梅等5位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全体老师也通过网上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镇、校际的联系,汲取先进教学经验。去年4月,该校组织一至六年级的42位老师分批到岑溪市二小进行听课学习。该校还与岑溪市五小结成了“手拉手”单位,长期进行学校管理、校本考研、班主任工作等多方面内容交流,收效显著。
“内”,就是激活校内的教与学激情,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该校积极组织教学研究,其开展的自治区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双方”素养》的研究,在2009年9月经专家鉴定顺利结题,梧州市人才小高地项目课题《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在2010年10月经专家鉴定圆满结题,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有50多篇获得了奖励。学校还注重科学监控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教师“善教”,让学生“乐学”。
此外,学校还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该校在寄宿班分别开展了音乐、美术、体育、书法、手工等兴趣班,并利用“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警校共建“安全网”
近年来,大业中心小学把抓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等活动,定期对师生进行交通、卫生、禁毒、消防、网络等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并每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学校因此进一步走上规范的常规化管理轨道。
针对学校地处镇中心,外来人员多等实际情况,该校专门邀请公安、交警人员为师生上法制宣传教育课,动员师生遵纪守法,少进网吧,做到警校共建“安全网”,收效显著。
走进大业中心小学,笔者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校园更环境亮丽了,人文气息增多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行为更规范文明,教学育人也更彰显特色。
新闻推荐
藤县塘步镇汗池村神田组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完善路、渠、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该组去年申报投资15万元的环村水泥路,以及投资40万元的村文化娱乐中心已于日前建成并投入...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