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言
据《西江都市报》报道,岑溪市水汶镇翰田村从无到有创建白玉淮山种植基地,去年年底,通过电商平台、第一书记农产品展销平台等多个平台,基地的首批白玉淮山成功销售出去,村民合作社获得了3.5万元的纯收入。同时,种植基地的第二期种植计划已经实施,预计今年年底还能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增长。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产业得到了发展,贫困村才有“造血”功能,才能实现脱贫。如何找准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如何创新理念和模式,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成为决定扶贫成效的关键所在。
但是,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拍脑袋做决策,它需要科学地谋划,需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梧州市一些乡村在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多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未来的销售问题。像有的地方发展砂糖橘产业,有的地方发展特色中药种植,有的地方发展附加值高的畜牧水产,都是几百亩、上千亩地发展,为的就是追求规模效应,吸引更多客商上门收购。然而,市场的需求是有限的,一个地方集中发展某项产业没有问题,但几个地方一起发展同一样产业,如果不考虑上市时间的差异,或者品质的差异,在若干年后集中上市,会不会“价贱伤农”?
由此可见,扶贫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要不然,过几年后发现不对再掉头,经常为时已晚。
新时期的产业扶贫,需要新思维、需要动脑筋。岑溪市水汶镇翰田村的做法,可以说是运用新思维发展产业的一个典型。他们利用当地有种植淮山的传统,产出的淮山品质高,市场售价高的特点,通过“赊”的办法,办起了村民合作社。再以村民合作社的方式,发展白玉淮山产业,最终实现了产业扶贫。
因此,梧州市各级各部门在推进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时,应当注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应用,注重强基础、补短板,着力发展切口小、易实施,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关联市场格局较大的产业,增强产业扶贫的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在制定一个地方的扶贫产业规划时,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做市场调研,科学地分析供需,实事求是进行可行性论证,加强预见性,才能够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对接潮流大势,实现顺势而上、稳定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君铭通讯员李威霖)记者从广西岑兴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获悉,自5月1日起,广昆高速公路岑溪至兴业段山心、北流、...
岑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岑溪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