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蒙山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杨苑君通讯员戴连升他不是医生护士但病人康复

来源:梧州日报 2014-11-19 00:15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记“最美劳动者”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护工韦文武

本报记者 杨苑君通讯员戴连升

他不是医生、护士,但病人康复离不开他的悉心照顾;他不是病人家属,却比家属更了解病人所想所需。他面对旁人的异样目光、“疯人护工”的冷嘲热讽,在县医院精神病专科一干就是十五年多。

他叫韦文武,是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第一个聘任的精神科男护工,在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的2014“中国梦·劳动美”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劳动者”。

不去打工做护工

韦文武的父亲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在家风的熏陶下,1999年他获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聘任为精神科男护工。

“阿武居然去医院做护工?”“整天和疯子接触,弄不好自己也会得精神病。”……在旁人眼里,精神科护工并不是光鲜的职业,韦文武经常被人指点议论。

“第一天上班时,看到病人手舞足蹈地唱唱跳跳,自己心里也有点害怕。”韦文武告诉记者,这份工作需要三班倒,一些病患夜晚发病,会突然高声唱歌,值夜时必须做好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心理准备。

护工不仅辛苦,还低薪。韦文武一开始每月工资才两三百元,为了养家糊口,他要每天起早贪黑兼顾农活,种桑养蚕增加收入。在广东打工的同学了解他的境遇,多次劝他一同到广东打工,甚至帮助找好了工作岗位,待遇也不错。面对稳定且较高收入的诱惑,韦文武的回答朴实而坚定:“做惯了护工,舍不了单位,也舍不了这些病人。去广东打工不习惯,不去了。”

该医院长期有男病人约100多名,而男护工仅7名,韦文武还属于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多年来,因工资低、工作苦,医院很难招到护工。而一些私人雇佣的护工平均日薪已经达到了150元;经多次工资调整,目前韦文武拿到手的月薪仍不够2000元。从200元到2000元,韦文武把最好十五年的青春留在了这个小小的县级精神病医院。

拳打谩骂皆能忍

11月14日,记者来到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打开铁栅栏上的门锁,步入精神科男病区,在医护室墙上的白板记录着病区病人的情况。其中,以红笔标出的防自伤、防伤人、防自杀等状况的名单赫然入眼。

“干我们这一行,被打、被骂、被吐口水都是常事。”看着记者惊讶的表情,韦文武平静地解释。据了解,男病区的100多名病人中,多数属于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动作语言攻击性强。面对打骂,韦文武都只用一招“忍字诀”。

有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病态的支配下经常大骂医护人员。有一次他大喊要韦文武开门让他出院回家,情绪十分激动。韦文武好言劝他治好病再回去,不料反被他一拳打在颧骨上,还被推倒在地,左脸肿了一个多星期。

“阿武脾气好,从来不抱怨。”该院精神科男病区护士长莫婕告诉记者,在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中,韦文武得到的都是好评,而且从未被病人或家属投诉过。

细致入微为病患

在医院,韦文武爱岗敬业有口皆碑。一名中年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妻子表示:“阿武很认真负责,有时候连我都不知道他需要喝水,阿武就能及时照顾到。”

递水、喂药、洗澡、散步……照顾精神病患者生活起居的工作琐碎而累人。一些出走流浪多年的病人蓬头垢面、衣服臭脏,让人闻之欲呕。韦文武忍住脏臭,用毛巾帮他们搓掉身上的污泥老茧,洗完后一盆水都变黑了。

洗澡不容易,吃药更艰难,每天两次喂药往往需要“斗智斗勇”。“有些病人很‘聪明\’,把药藏在舌头下,等医护人员一走就吐掉。”韦文武告诉记者,每次喂药后医护人员都要检查100多名患者的口腔,确定所有病人都将药吃进肚子里。

这份高风险、高压力、低回报护理工作,韦文武把它作为事业始终坚持。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技能,曾获得“2012-2013年全市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梧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业十五年多,韦文武接触过的精神病患者年龄小至五六岁、大至七八十岁。问起与病人相处秘诀,他谦虚地说:“当病人发病的时候,我就把他们当孩子照顾;当病人好转的时候,我就像朋友一样鼓励他们;对老年病人,我就像对父母一样服侍好他们。”

“看着病人从刚入院时神志不清到病愈出院,我就觉得很开心。”穿着淡蓝色护工服的韦文武正仔细地为一名老年患者修剪指甲,看着老病人安静地配合工作,一直腼腆害羞的韦文武不禁露出笑容。这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对“最美劳动者”这一称号的最好诠释。

新闻推荐

近日蒙山县长坪瑶族乡水韵瑶寨申报四星级乡村旅

本报讯 近日,蒙山县长坪瑶族乡“水韵瑶寨”申报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通过自治区旅发委评审组的验收评定。 评审组通过实地查看、观看创星宣传片、查阅相关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从旅游设施、旅游服...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杨苑君通讯员戴连升他不是医生护士但病人康复)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