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以及队伍建设一定要有灵魂,标杆,通过党建引领,弘扬法治精神,把好‘舵\’划好‘桨\’驶进法治深海,齐心协力构建和谐法治社会……”8月20日下午,蒙山县委副书记覃杏在政法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哪啦自然村调研指导正在建设的梧州市首个“法治文化园”时表示。
去年来,蒙山县创新构建“支部+协会+政法干警”模式,通过在县委政法委协调及带动下,各政法部门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先进性,开展多部门合作进行平安法治建设、化解矛盾纠纷,并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法治服务便民超市、打造“法治服务动车组”等方式,迈出“最先一公里”畅通维稳“末梢神经”,主动服务群众,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为基层的法治建设及和谐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
党建引领,把好法治建设的“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近日,蒙山县法院和文平村的党员干部代表齐声激昂,在法治文化园大门前鲜艳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8月20日 ,笔者在法治文化园看到,大门口右边一块大理石上面的党旗造型格外醒目,“西江党旗红”的标识下写着“弘扬法治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十二个钛金大字。
“法治文化园建设的构想、设计都立足于‘党建引领\’,只有把好法治建设这个‘舵\’,方向才不会偏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振国告诉笔者。
据了解,法治文化园以党建引领,“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旨在引导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增强法律意识。是全县法治建设、法制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法制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
蒙山政法部门近年来积极支持社区、村屯党建工作,通过加强资金支持、物资支持、人员倾斜等方式,充分发挥各单位党支部、党员的积极性与凝聚力,参与到“三严三实”精神宣传、法治乡村建设、平安法治建设、生态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中来。
“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共建生态乡村。” 文圩镇大龙村“第一书记”覃文庆在村委会议中这样表态。2015年以来,蒙山县政法部门通过法院、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村屯党员干部以文圩镇大龙村便是最先试点之一,在全县各乡镇设立各部门党员服务站点。在全县各个乡镇开展政策宣传、生态乡村建设、法制宣传等各项活动400余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构建起多方联合的党支部+党员干部+群众服务体系,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热情。
7月22日 ,蒙山县委副书记覃杏在哪啦自然村调研指导“法治文化园”建设时说:哪啦自然村“法治文化园”将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示范点,将对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希望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到其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讲话精神。
法治为“桨”,方式创新升级更便民
以法治乡村建设为内在动力,政法干部们加强实质创新通过各种为民、便民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便民、贴心的司法服务,让干警们“跑”起来,走进村屯,走进农家,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之上;让法治服务便民的旋律在群众的“指尖” “飞”起来。
“王法官,小陆同志,今天又到村里来啊。”“是啊,来看一看信箱,了解一下大家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问题要咨询的。”8月13日下午,法官王其旺与书记员陆寿林一如往常来到蒙山镇哪啦自然村接收信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是我们院的微信以及法律客户端的下载及使用方式,大家都来看一看,用手机扫一扫,登陆后试一试。”陆寿林拿着蒙山法院“网上法治服务动车组”宣传小册子发到群众手中并向大家介绍着,这便是今天他的一个特别任务。
“真的挺不错的,有微博、微信、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现又有移动客户端,只要轻轻一点,法律知识、纠纷处理、诉讼费用、上交材料一眼明了,有不懂的,还可以网上留言,回复还挺快,就是服务内容还要更多一些就好了。”哪啦自然村村民张某某拿着手机一边进行着立案诉讼材料查询,一边提出意见和建议。蒙山法院自从入驻哪啦自然村“法治服务便民超市”以来,便在此设立法治服务便民联系点、法官爱心工作室、法院民意邮箱等便民服务设施设备,定点不定时为群众开展法治便民服务,由法官担任村民和谐理事会“法律顾问”,有效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守法、懂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现在我们村的纠纷少多了,有什么问题要么就都在村里和谐农事协会解决了,即使有纠纷不能解决,还有法官来进行咨询调解,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要矛盾纠纷问题还是要讲理讲法,走正当途径来解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现在法院、公安、司法等单位的宣传资料都放到村里的法治便民服务点,干警们时常还到村里开展各项法律宣讲活动,在村民学法的积极性越来越强了,手机上还可以学法了解纠纷处理方式,更加方便。”
“是啊,现在一开村民大会,大家都先提问题,涉及纠纷法律方面的,一起讨论,形成记录,并将矛盾纠纷统计出来,放到信箱里或法官来的时候再向他提问。”这是蒙山县蒙山镇文平村党支书蒙刚在村委会议上与干部们的谈话。
民心为“帆”,家事协会聚合力
“以政法干部为引导,村干、人民陪审员为中坚力量,并将老教师、老村医、老村干、致富能手等团结起来,成立‘和谐农事协会\’,以定纷止争,让矛盾不过门,纠纷不出村,构建和谐新农村。”蒙山县政法委书记黄振国说道。他对和谐农事协会 “例会”制度表示赞赏,认为这项制度能够及时对村集体重大事务、村民对反馈的问题及意见进行讨论,既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具体方式,更是一种体现发扬民主、体现民意的切实表现。
“有了和谐农事协会,有问题我就向他们反映,他们之中有法官、乡镇干事、村干部,处事公道,讲理说法,我愿意听他们的。”文圩镇大龙村五组村民刘某某对于本村的和谐农事协会帮助其与邻居方某某处理山林纠纷很是满意。
在县委政法委协调下,蒙山县的政法部门的调解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融入各村的”和谐农事协会”中,同时,又充分发挥协会会员的主动性。今年3月中旬,在处理黄村镇黄村村街头组柳莫两姓群众因坟山引发的纠纷时,先由协会会员进行诉求调查,组织开展先期调解,引发冲突时派出所民警及时相聚集的双方隔开、劝离;法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交叉到两方群众家里做工作;最后进行巡回开庭调解结案,进行现场法制宣传,聚各方合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蒙山县人民法院针对“和谐农事协会”调解人员法律知识欠缺、适用法律的能力不强等短板,指派出人民法庭的法官,主动联系辖区内的“和谐农事协会”,并在村组设立“法官工作室”或“巡回办案点”,法官定期上门讲课、指导,西河人民法庭法官王其旺主动为各个村里的“和谐农事协会”讲课,向会员们传授被群众称为“太极调解法“的自己二十多年一线办案经验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助力快速平息纠纷,或把矛盾引向依法处理的正确轨道上来。(李继远 蒋旅 )
新闻推荐
9月8日,在蒙山县青少年文化中心,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即席挥毫创作。 当日,市文联组织市书协、摄协会员到蒙山县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与当地书法、摄影爱好者交流技艺,并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蒙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