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曾燕 通讯员 陈智锐 陈剑云)蒙山县坚持把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作为抓党建、谋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建立双向选择和跟踪培训机制,做到派需结合、因村定人,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蒙山县在全市率先成立第一书记服务站,每季度不定期开设“第一书记大课堂”,通过现场授课、实地教学,帮助第一书记提升能力。去年以来,服务站积极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培训第一书记500多人次,多位第一书记因此找到了破解本村发展困境的思路、办法。
驻文圩镇龙定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欧东通过服务站开设的技术培训,建设了占地6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将龙定村打造成桑蚕科技示范基地,有效解决了该村桑叶产量少、上茧率低等问题。龙定村贫困户孙以凤说:“我养这么多年的蚕从来都没有得过这么高产,现在我每个月增收600多元。”共育室投入使用以来,为基地附近蚕农共育小蚕达1000多张,促进了贫困户增产增收。
“以前我们的信息都很闭塞,除了要镇里牵线之外,还要不断地打电话联系找门路。现在第一书记梁红果指引我们搞电商销售,把柿子果品放到网上卖,实现了抱团谋发展。”新圩镇古定村祥日果品有限公司经理曾日祥感慨地说。单打独斗的变化源于古定村第一书记梁红果帮扶方式的创新。梁红果根据全区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的统一部署,引导古定村祥日果品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团支部,与新圩镇古皮村等8个有一定种植产业基础的行政村结成祥日果商网销联盟,采取“公司+合作社+电商”的模式抱团发展。短短一年时间,“藏”在深山里的贫困山村变成了果品产业名村,经过包装上市的柿子、荔枝等果品在网上走俏,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势头。
为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领头雁作用”,蒙山县通过后盾单位、扶贫部门、农业部门等引项目、引资金,探索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朝垌村第一书记邓满意带头种植粉葛,探索开辟“第一书记实验田”,示范带动8名村民参与种植粉葛、砂糖橘和莫科特柑橘等特色农产品20亩;大车村、道冲村第一书记等也纷纷带领村民发展无核黄皮果、百香果等实验种植。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共引进项目114个,引进帮扶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极大推动了产业扶贫工作进程。
新闻推荐
套袋防虫 6 月5日 ,蒙山县西河镇水秀村大车组的村民在葡萄园里给挂果的葡萄套纸袋。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砂糖橘、巨峰葡萄、夏黑葡萄等,同时推广自压滴灌、安装频振式物理杀虫灯和对果实套袋等...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