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蒙敏莹
在位于龙圩区新地镇训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里,一百多亩的山地上一排排的百香果藤架整齐地排列着,鸡蛋大小的百香果吊满藤架,让人看到了丰收的希望。训村作为二类贫困村,2015年底统计的贫困户为164户,694人。为了脱掉贫困帽,该村一方面主动组织村民代表走出去,到其他县市乡镇实地了解特色产业种植;另一方面,积极把专家学者请进来,通过经验交流提高种植户使用技能。眼下,村内的百香果及其他名优水果种植超过七百亩。
学技术降成本加快发展
“这些都是我学了大半年才种出来的‘宝贝\’。”看着种出的优质百香果,龙圩区新地镇训村的种植户何泉忍不住要夸耀一番。何泉表示,这批百香果是去年3月种下的,尽管在技术知识上还比较欠缺,种植的时间也比较迟,但经过不断学习种植技术、虚心请教专家,去年7月就已经获得了首次收成,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大概下个月就开始进入收获期。”何泉表示,种植百香果的之所以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因为市场需求量大,还因为其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正常情况下,百香果的采摘时间可以维持半年,且每个月至少能采摘15次,以去年为例,百香果的亩产量大约为2000多公斤。由于去年种植的百香果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今年,何泉还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除了钻研百香果的种植技术,何泉还在琢磨如何降低成本投入。“我计划将整个种植基地的塑料网换成实心铝线搭成的网架,还有这些水泥柱也换成镀锌铁管。”何泉说,塑料网和水泥柱是现在种植基地用得比较多的搭建材料,但塑料网容易老化破损,水泥柱太重搬运成本较高,使用实心铝线和镀锌铁管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走出去请进来双效合一
在训村,何泉并不是唯一的特色种植户。据了解,训村作为二类贫困村,目前共有1059户,5145人,2015年底贫困户为164户,694人,2016年计划脱贫520人。近年来,为使村内拥有一个以上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训村因地制宜,主动出击找产业,发动群众壮产业。该村党总支部先后带领部分种植户、党员代表,到岑溪市归义镇考察黄金蕉种植和台湾蜜丝枣种植,以及到蒙山县参观木瓜种植及木瓜深加工。回村后,通过有效引导,村民们种植了80多亩的黄金蕉和50多亩的木瓜,并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全村共种植百香果160多亩,其他名优水果570多亩,油茶200多亩,水黄枝320多亩,规模化养殖场5个,年出栏肉猪1200多头。
据训村第一书记覃冬梅介绍,该村不仅主动出击找产业,村党总支部还定期邀请专家到村内授课或组织种植户召开经验交流会,提高种植户的实用技能。现在训村的产业有了起色,全村名优水果的种植面积达730多亩,预计今年还将新增名优水果种植面积350多亩。
据了解,训村今年还将继续调动生产发展帮扶力量,对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突出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钟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成立养猪、百香果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吸纳贫困户种植百香果300亩,香蕉150亩,木瓜、砂糖橘380亩,肉猪养殖2000头,在预算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良钟良法、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新闻推荐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孩子们当仁不让地成为媒体的主角。但有一个特殊的弱小群体值得我们格外关注,他们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的形成,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代价之一,也可以说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欠...
蒙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