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兴
读罢梁远成的小小说《蹬风扇》(载于2013年5月5日《梧州日报》“鸳鸯江”副刊),心底倏然升腾起一股对于至亲温暖的浓浓亲情的感动。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自然、亲切地将“我”与奶奶之间教与学蹬风扇,互相谦让风扇的故事娓娓道来:老爸买回来的“鸿运”风扇很神奇,蹬倒后不转了,立起来又能照常运转!这让“我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以后,我睡觉时也模仿老爸,待凉快了,便把风扇一脚蹬倒”。然而“我用着风扇却越来越不自在”,因为,奶奶的那把葵扇镌刻着“我”童年时她摇着它给我驱蚊、哄我入睡的记忆。“我”决定把老爸买来给奶奶用的风扇让回给她老人家时,她却以“嫌烦”和“怕蹬坏”为由推辞不受。“我只好拿出以往让奶奶无法抗拒的“绝招”(不吃饭不睡觉),令奶奶终于用上了风扇。但“我”又生怕奶奶担心我因天气热睡不好,“灵机一动,来个天棚顶“露营”,解除了奶奶的忧虑。进而,“我”又担心奶奶舍不得用“蹬”的方式关风扇,“每晚我看书做功课完毕,准备睡觉时,就去帮奶奶关风扇”。然而,奶奶又生怕影响“我”休息,谎称自己已经会蹬风扇,结果因为终究舍不得蹬而导致感冒,又把风扇让还给“我”吹蚊子。等奶奶的感冒好了,“我”又执意把风扇让回给她,还坚持每晚给她关风扇……通过对婆孙俩三番数次把风扇推来让去的描写,把老人的舔犊之情,与童顽的感恩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显然,作者的良苦用心换来了读者对尊老爱幼的强烈共鸣。
是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应该世代传承。然而,生活中就是有个别人,小时被父母长辈们娇惯得万千宠爱集于一身,长大后非但没有反哺、跪乳之心,而是做出虐待、打骂甚至把父母扫地出门此等猪狗不如之事。
曾读过一篇叫做《心是天然的乐坊》的文章,有一段话这么写道“一个孩子,在他的奶奶死掉的时候,哭得很伤心,因为没有人再为他讲故事,没有人再为他从那破柜子里变戏法儿一样变出好吃的东西来。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父母也死掉了,他却笑了。因为少了两张嘴吃饭,他能省下更多的钱来。而且,女朋友那个关于‘选择我还是选择你爹妈\’的难题迎刃而解了。到底是什么,使一颗原来纯良的心掺杂了那么多的杂音呢……”读着上面这段文字,对比《蹬风扇》中的婆孙俩,我们会有怎样的切肤感受呢?
作者选取了“蹬风扇”这个独特的切入视角,笔者认为正是作品的成功之处。八十年代这种靠“蹬”来代替“关”的“鸿运”风扇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纳凉工具,然而作者正是善于利用这个司空见惯的“蹬”,通过几处“蹬”的细节描述,“蹬”出了的婆孙俩深深的浓浓的舐犊与反哺亲情。
新闻推荐
公式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