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了一年凤凰花开的季节,循着扑鼻的清香,我再一次回到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又是一个闷热的午后,我一个人沿着弯曲的上坡路走去,伴着这个季节独有的蝉鸣,以及这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微风。周末人很少,只偶尔听到隔壁中学的学生们稀稀拉拉的读书声。如此一来,更显得周围的环境,安静极了。
走了近五分钟,我走到了山顶。放眼望去,两栋历史久远的宿舍楼在春天午后阳光的照射下,依然不时的飘出发霉的味道。宿舍楼前教师教育系的男生女生正在打羽毛球,大汗淋漓却又畅快无比,像极了我们的青春。远处的操场上,男生们正在打篮球……“嗯,还是和以前一样。”我自言自语道。
怀旧,是梧州学院西校区独有的味道。我的大一生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10年9月,我拖着行李,来到梧州学院中文系。时光如梭,在这个明媚悠闲的小城已待了近三年。当初拖着皮箱到中文系报到的场景还清晰记得。梧院中文系虽然没有北大那样在文坛叱咤风云的学术大家,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但是它却像一个“内敛中蕴含张力”的母亲。三年来,母亲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教会我独立、坚强、自信……对于这位温润如玉的母亲,我想说得最多的是感谢,感谢一路有你,中文系。
在文字间行走,仿佛徜徉于高山流水之间,与作者一同体验生命的味道,仿佛闯入一个个童话,在满怀感动的同时,对生活也多出了些许感悟。什么是幸福?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是《活着》告诉我的。微笑着面对生命给予我们的礼物,并在困境时学会感恩,学会理解,这才是完整的人生,这是史铁生《我与地坛》告诉我的。 纯真、质朴、善良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最完整的人性,这是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学到的……这些,都是中文系教给我的。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与中文系的伙伴们一同成长,每次看到伙伴们朝气蓬勃的笑脸,就会感到青春的美好,内心充满着希望。曾经为完成一次系里布置的任务,辛苦熬夜,终于明白成功的不易,坚持的力量。这是中文系教给我的。
三年来,与老师们的交流与相处,让我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期待。我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如今我的愿望,依旧是回到大山做一名教师,让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梦想的坚持,是中文系教给我的。
我没有走过戴望舒笔下寂寥幽长的雨巷,也未曾逢着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但,中文系,一路有你,足矣!
新闻推荐
原市委党校副校长、正处级干部潘德琨同志,于2013年5月19日下午因病辞世,享年74岁。潘德琨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3年5月22日(星期三)上午9时30分在松鹤园举行。参加告别仪式的亲朋、生前好友,请于5月...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