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行李,走完那条稍显寂寞的小道,看到那么“古董”的宿舍楼,以及透显着颓败的四周,满心的雀跃仿佛碎了一地荧光,鼻子酸酸的。这便是我对梧州学院西校区的初次印象。
我学的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选择离家最近的梧州学院。尽管无奈,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学习也是如此。幸运的是我喜欢文学,喜欢用有限的文字去排列组成各种各样的文章,更喜欢欣赏别人那些优美、壮美和凄美的,或是悲伤、平淡和愉悦的各种文字。
在这小小的梧院西区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不由得喜欢上这个最初让我失望透顶的地方,这座位于蝶山山顶的书院。
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能给人心灵宁静与自由的充满书香味道的院子——安静祥和的生活学习环境、从容不迫的学院气息、洗尽铅华的古韵情调。
喜欢每天清晨醒来的那一瞬。阳光透过窗子,斑驳的光线伴随着小鸟声声动听的啾鸣,听着听着,浑身舒畅。
喜欢在操场边最大的那棵榕树下静坐。傍晚时分,看远处拍打着篮球不断挥洒着汗水的同学,感受别样的青春;夜晚,抬头看这一片不被灯光盖住的澄澈的夜空,稀疏的银光很是温润,让习惯乡村生活的我找回那份宁静的心情。
喜欢在小教教学楼后面的花园里看书。阳光穿过松枝的缝隙,调皮地跃到我膝盖上的书本。耳边的风吹松叶的沙沙声响起,就像奏乐般,让阅读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归于宁静……
此外,我还喜欢上了汉语言专业所开的课程,还有各位授课老师——声音温柔但身体不怎么好的秦凌燕老师、发音非常标准的东北籍的吴术燕老师、幽默风趣又知识渊博的秦延良老师……
最喜欢各位老师上课时的各种见解,每每让我茅塞顿开。记得最清楚的是上《古代文学史》这一门课,涉及古代风俗的内容时,当时的田泳锦老师就曾说道:“十里不同水,百里不同山,风俗这种东西,是没有一定的规范的,就算有,也可以有不同的学术见解。”一席话让我深受启发。
现在,搬到北校区差不多两年了,虽然这边有更多的学子,大学气息更加浓郁,但我心中还是更喜欢西区一点,因为那里有着我喜欢的洗尽铅华后的宁静与安然,有着我喜欢的文学气息,还有许多珍贵的回忆。
洗尽铅华呈素姿。梧院的西区,别样的情调。
山月清辉已远。此刻,怀念西区,那清晨枕边的一缕阳光。
新闻推荐
全市地方税收工作协调会召开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