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忘记”梧州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将于8月28日开幕。近日,记者前往市博物馆探访布展情况,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重温抗战历史。
在众多展品中,一张侵华日军于民国三十三年10月(1944年10月)在梧州强行发行的“中储券”,成为日本侵略者在梧州开展经济掠夺的见证。记者从该张“中储券”照片看到,券额面值为10元,以蓝色为主色调,上面标注了“中央储备银行”、“中华民国国币拾圆”字样,券中央是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西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余天佑介绍,1944年9月日军入侵梧州后,禁止流通和使用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强行发行“中储券”,从经济上打击抗日力量和掠夺资源。
据介绍,“中储券”全称是“中央储备银行券”。汪伪政权在1941年1月6日正式成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强制发行中央储备银行券。该券面值在1角至1000元之间,券的图案、印刷技术极其粗糙。1943年,日军为扶植汪伪政权,决定从4月1日起在占领区停止军票的使用(除香港和海南岛以外),改以“中储券”代替。资料显示,截至1945年9月,“中储券”的发行总额约达4万亿元。日本政府通过在中国占领区发行“中储券”,掠夺了大量物资,从民众手中剥夺了巨额财富,也严重破坏了大后方的经济。
1945年8月16日,在梧州军民的联合反击下,侵华日军败退,“中储券”也随之在梧州被废止。“由于缺乏相关资料,现在已经无法统计‘中储券\’到底在梧州发行了多少,截至目前发现保留下来的共有1000多张。”余天佑说。
在这张将展出的“中储券”上,当时的持有者用毛笔书写了:“民卅四年九月十六,克復梧州之纪念品”。这些特殊的题字,使这张“中储券”成为日军侵华的罪证,也成为抗战胜利的见证,提醒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新闻推荐
市政府召开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