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美食待客来。(记者张庆杰摄)本报记者 洪星桦
12月25日,农历十月十五,这天一大早,覃塘区山北乡万寿村轩屯的韦姓人家,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炖羊肉,为一年中最隆重的阿公节而忙碌起来。早上十点左右,外嫁的女儿陆续携夫带子回到娘家,远方的朋友也来了,热情好客的壮乡人民端出美酒,备好佳肴,款待远道而来的亲戚和朋友,大家围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十分热闹。
说起阿公节的来由,75岁的村民韦志甘说,韦姓人家在万寿村一带定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阿公节是祖上传下来的,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已无从考究。据说,这一天是远祖老太公的生日,后代子孙为了纪念先祖而约定俗成的。他说,这也是中华民族追思先人、不忘前人之功的一种形式,也是血脉传承、习俗相沿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民间的宗族文化、习俗代代相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万寿村支书韦郁林说,过这个节,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了传统的孝文化。不忘祖先,追思前人功劳,是孝道的一种表现,更是不忘本、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一种体现。这一天,外嫁的女儿、在外工作的儿孙们都会回到家中,看望老人,聊表孝心。
记者走进村民韦金精家里看到,他们正在忙碌着准备一天的饮食。灶里的柴火烧得正旺,韦金精正在翻炒羊肉,焯过水后,加入佐料,慢慢炖煮,不一会儿,羊肉的香味就随着升腾的蒸汽在厨房里弥漫开来。在另一个锅上热气腾腾,正在蒸着“豆腐酿”、“青菜酿”、“腐竹皮酿”等。韦金精说,馅里有猪肉、花生、咸头菜、葱花、香菜、糯米、莲藕等配料,每年都做,今年做了30斤左右,家人和朋友都喜欢吃。韦金精说,今天来的客人很多,羊肉买了30斤,自家养的大阉鸡、鸭子各杀了3只,还有猪肉、羊血、羊杂等,丰富的菜肴不仅彰显了主人家的好客之情,更体现了村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告别韦金精,记者从村道一路走去,只见村民门前屋后的空地上已经停满了车辆,除了有本地车牌,还有从梧州、桂林、南宁、广东等地回来的。路过的人家都在忙碌着烹制食物,摆桌摆凳,准备迎接回家的亲人和远道而来的客人。
走进村民韦志兵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看到记者走进来,韦志兵热情地邀请记者坐下来吃饭。他告诉记者,他的大儿子在外经商,交际广,所以今天来的客人特别多。看着满堂儿孙和进进出出的客人,老人非常高兴。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围到老人身边敬酒,祝贺老人健康长寿、家庭幸福。
在韦志甘家,记者看到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还有亲戚、朋友都到了,济济一堂,好不热闹。大家给老人带来了水果、点心、补品等礼物,老人看了乐呵呵。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来向老人祝寿,韦志甘和老伴脸上笑开了花。韦志甘说,如今年纪也大了,就盼儿女常回来看看,过个节,就相当于团圆节一样,看到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心里就满足了。
韦郁林说,阿公节不仅是中国孝文化的体现,更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迁,折射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记者在万寿村看到,村里楼房林立,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水泥路通村到屯,村里还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有了图书室、篮球场、戏台等,上百户村民购买了私家车,外出经商、办实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贾武英说,如今国家还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书费、学杂费,减轻了群众负担,种田还有补贴,开展了生态乡村建设,改善村屯面貌,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图为联谊表演图为联谊表演图为小朋友们学习交流织围巾由投注站出资购买的慰问品为了给孤儿们提前过一个父亲节,在6月14日上午9点,梧州市部分福彩投注站业主、销售员及其家属们共50多人带着共同集资...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