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林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桂林是大后方的文化城,良丰是桂林的文化区。”
这句话出自一篇题为《良丰文化风景线》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于1944年1月的《大公报》。
良丰指的是哪里呢?
我推测,良丰大约包括如今的良丰农场、雁山公园、大埠和广西植物研究所这些地方。
我们都知道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雁山公园(当时叫西林公园),1936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停办并入广西大学,广西大学入驻雁山公园。不过,广西大学实在太大,它有法商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雁山公园容纳不了它。查阅广西大学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同时还在桂林将军桥、桂林李子园、柳州沙塘等地办学。将军桥即如今桂林人习惯称之为陆军学院的旧址,李子园即如今乐群路的桂林医学院本部,不过,广西大学本部,仍然在良丰,在雁山公园。
当时的广西大学法商学院设有法律、政治、经济、会计银行四个系,共有学生700多人,教师近百人;理工学院设有数理、化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矿冶工程、化学工程七个系,共有学生800多人,教师近百人。这两个学院都在良丰。这两个学院的近两百教师,其中不少是当时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比如法商学院的盛成、漆淇生、庄泽宣,理工学院的笪远纶、丁绪贤、李运华、卢鹤绂等。隔行如隔山,外行人或许没听说过这些人物的名字,但如果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人物是中国现当代文化科技史不可忽略的。除了近两百名教师,还有逾千名学生。广西大学的学生,后来成名成家的很不少,可惜我们在这方面缺乏记录和研究。
广西大学除了法商学院和理工学院在良丰,还设了一个先修班和一个附属小学在大埠。
从良丰农场到雁山公园再到大埠,当时广西大学的占地面积还真不小。
然而,良丰远不止一个广西大学。它还有一个省级的科学馆和三个国家级的研究所。
这个省级的科学馆即桂林科学实验馆。如今桂林人或许知道桂林有个广西省立艺术馆,是戏剧家欧阳予倩主持的,在解放西路桂林中学对面,然而,大多数桂林人都不知道,当年桂林还有过一个桂林科学实验馆,这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主持的,虽然机构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年的建筑还在,在今天的广西植物研究所大院内。2015年11月,我还专门去参观过。
知道广西大学的人很多,知道桂林科学实验馆的人很少,这里不妨多用一点笔墨。
民国时期,桂林曾经有过两个科学馆,一个叫广西省立科学馆,据1949年出版的《桂林市年鉴》,可知其前身是广西省立博物馆,始创于1933年,初在南宁,1940年迁桂林,当时借文昌门外省立忠烈祠为馆址,1943年改组为广西省立科学馆。另一个即李四光主持的桂林科学实验馆。
根据李四光的回忆,当广西大学还在梧州的时候,李四光与马君武就有在梧州广西大学内设立一个科学实验馆,招纳技术人才,从事种种战时必需的物资器材研究的想法,而且得到李宗仁的同意。可惜不久后卢沟桥事变爆发,马君武又一病不起,这个想法未能马上实现。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李四光率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到了桂林,再次见到马君武,旧话重提,在广西办一个科学馆。两人当即去见广西省长黄旭初,黄旭初很赞成这个想法。
于是,我们看到,1938年7月,广西省政府决议通过了《桂林科学实验馆组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桂林科学实验馆的任务:1.应用自然科学从事研究各项实际问题;2.搜集各项可供科学研究之材料,并设备各项科学工作必需之工具;3.协助广西科学教育之发展。
当桂林科学实验馆成立将近3年的时候,1941年,李四光在《建设研究》发表了一篇文章《桂林科学实验馆概况》,文章具体介绍桂林科学实验馆所做的一些工作,如代广西省政府设计并制造收发报机共21套,代交通部制造振子整流器30余件,供长途电话局用;代四川地质调查所制造振子电源器一套,供探矿使用;搜集广西全省各处之矿产岩石化石标本并分类陈列;调查广西地层发育之情形,已制定地层层序图表30余幅,测制广西全省五十万分之一地质图,等等。
桂林科学实验馆为什么能做出如此重要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良丰,还有中央研究院下辖的三个研究所。
这三个研究所分别是李四光担任所长的地质研究所、丁西林担任所长的物理研究所和汪敬熙担任所长的心理研究所。
在驻扎良丰之前,地质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曾经在环湖东路合租楼房办公,不久楼房被炸,只好搬到乐群路四会街,在四会街驻了两年,地质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搬到了良丰。
在桂林的中央研究院三个所究竟在良丰什么地方,我曾经专门到广西植物研究所询问了有关人士。他们说就在他们所内,并带我去看了那个位置。当年的建筑已经完全没有遗存,但愿今后有关机构能够在中央院三个所的所在地建立一些指示标识。
在《良丰文化风景线》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广西大学、桂林科学实验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心理研究所,良丰还有不少文化机构,如为纪念唐景崧而创办的景崧中学、由广西大学校长李运华兼任校长的高级工业学校、良丰学生服务处、农林部第三兽疫防治总站、中央畜牧实验所西南工作站、家畜保育所、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桂林分厂、新友企业公司。谁能想得到,抗战时期竟然有这么多文化、教育、科学机构云集良丰。因此,《良丰文化风景线》的作者,在提到良丰是桂林文化城里的文化区之后,还预言良丰今后会成为“小桂林”。
至少,在整个20世纪,这位名叫子予的作者的预言未能实现。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参观过广西师范大学的创办地、广西大学的校址雁山公园,真的是破败得很。不过,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发现,大约是因为一位颇具经济实力的文人进入,雁山公园得到了保护性的修葺。几乎同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今桂林旅游学院)也搬迁到了良丰。又不久,仿佛冥冥中一种力量,曾经创办于雁山公园的广西师范大学又在雁山建立了它的新校区。紧接着,桂林理工大学,也在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旁边建立了它的新校区。桂林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桂林地质学校,直属国家重工业部,最早的两个专业分别是地质和物探。联想到李四光曾经担任国家地质部部长,那么,桂林地质学校的创办是否与当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曾在桂林有某种渊源呢?
那么,这个拥有了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等众多教育、科研机构的新良丰,今天似乎更应该称之为雁山,会不会成为今日桂林的文化区呢?
新闻推荐
钦州市体育局为组团参加第13届区运会成年组比赛出妙招——广发英雄帖 觅民间高手
(记者黄钦)记者从钦州市体育局获悉,钦州市已启动了参加广西第13届运动会的相关工作,目前,钦州市体育局计划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优秀的竞技选手参加成年组比赛。据了解,这是区运会举办以来钦州市首次面向全...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