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凌平 通讯员 黄海峥 蒋亚平
梧州市万秀区百花冲片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山而建,房屋密度大、布局无序。整个片区基础设施落后、破旧老化,环境秩序和卫生状况极差,受地质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
去年9月底,万秀区正式启动百花冲棚改工程。短短一年间,综合整治项目累计完成签约户,实现%签约目标;在天的征收补偿工作第一阶段奖励期内,成功签约户,占总户数的.1%;选择货币补偿签约户,占总户数的.5%,远远高于国家提出的货币化安置不低于%的目标。“这主要得益于‘八大棚改攻坚法\’,也就是领导包干、优惠政策、主动服务、一户一策、纠纷调解、社会力量、精准技术和合理安置。”万秀区委书记蓝盛新说。
货币化安置一举多得
“政府给我们的旧房征收补偿、购房奖励每平方米元,加上签约、搬迁最高奖励每平方米元,我们棚改户有‘着数\’啊。”日前,万秀区棚改户王爱琼在领到房屋征收补偿款时说。
刚开始,王爱琼和许多棚改户一样不理解棚改政策,抵触情绪大,不愿意签约。经过棚改工作人员三番五次上门宣传,王爱琼心里的算盘打清了:补偿加上奖励可以拿到每平方米元,这在好地段都可以买现房了。
“政府舍得投入,根本上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王爱琼从拒绝到支持,从理解到拥护,心理变化的背后,是万秀区以民为本、换位思考、和谐棚改的工作理念。
“货币化安置不仅对拆迁安置群众而言比较灵活,对政府安置工作开展也有一定优势,有利于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万秀区区长高洁凤告诉记者。首先,可减少群众过渡安置时间。安置房从用地、报建到建成竣工交付使用至少需要3年时间,给群众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产生较高的过渡费用。其次,货币补偿安置可有效引导群众向中心城区以外的地区疏减、安居和置业,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减轻城市承载压力,有利于城市转型升级。
“八大攻坚”赢得民心
自启动签约以来,万秀区统筹推进百花冲等棚户区改造工程,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八大棚改攻坚法”——
领导包干。设立百花冲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临时党支部,将名党员和名处级领导分组,分工到户、责任到人。
优惠政策。工作组成员逐户讲清政策,算清奖励优惠账,鼓励居民接受货币化安置。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按中介机构出具的同区域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均价进行货币化补偿安置。居民在房屋征收通知送达之日起日内签订协议并搬迁完毕的,可享受最高签约奖和搬迁奖。
主动服务。“我多年前随子定居广州,行动不便,无法回梧州签约,工作组特意赶来广州和我家人协商落实签约手续。”棚改户陈宝楼说。该区根据棚改区居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情况,对病患等特殊群体提供多人次的上门服务。
一户一策。户棚改户情况不一、诉求各异。8个动迁组对居民家庭情况逐一进行摸排,为棚改户提供低保申请、“双报到”结对帮扶、房屋更名等“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纠纷调解。“我们家庭出现内部矛盾纠纷,工作组组织法律专家出主意,让我们先拿到最高奖励之后再解决矛盾。”程凤英因家庭成员对补偿及有关奖励款项分配方案有异议,迟迟没有签约。万秀区法院法官吴凤华现场进行调解,最终签了约。目前,法律服务组已成功调解户棚改户的家庭纠纷。
社会力量。棚改户梁女士刚开始不理解棚改政策,不愿签约。工作人员了解到其外甥女为梧州某校教师,对棚改政策较熟悉,便登门拜访寻求支持。后来在外甥女的说服下,梁女士不仅签了约,并主动宣讲棚改政策,不少邻居深受触动,也纷纷签约。据统计,百花冲棚改片区通过社会力量攻坚的达多人次。
精准技术。针对居民对测绘、评估方面的疑问和顾虑,该区邀请梧州市住建委安排技术专家进行答疑解惑,让棚改各项关键技术指标透明化。
合理安置。建立棚户区改造房源信息平台,通过筹集安置房源、政府组织团购、开发企业让利等方式,为棚改户提供价格合理、面积适中、结构多元的商品房。对困难群众实行个性化安置服务,主动帮助申请公租房、廉租房、直管公房等政府公房。目前,通过自行购房或申请廉租房得到妥善安置的共户,此外棚改指挥部还协调套房源作为临时安置房源,保证棚改户有临时过渡安置地方。
打破常规敢担当
棚改之难,难在千头万绪,牵涉部门机构多,考验着各部门机构能否打破常规,敢担当、善创新,用智慧和汗水扎实为民谋福利。
时间回到8月日晚,百花冲棚改现场工作站灯火通明,为的是在有效期限内尽力保障棚改户享受到最高限额奖励补助。市领导组织召开签约攻坚工作推进会,对未签约户进行逐户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万秀区党政负责同志在一线协调,要求辖区各部门全力配合攻坚。相关领导连夜走街串巷,深入棚改户家中开展动迁工作,解决难点问题。包片干部走家串户,深入居民家中解答政策疑问、调处补偿纠纷,成功动员户签约。
签约攻坚工作会只是百花冲棚改项目推进中各级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缩影。去年以来,当地棚改部门实行每周一例会制度,专题研究解决棚改问题;建立快捷化联合办公机制,组织规划、国土等部门联合办公,提前做好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创新问题协商机制,实时上报项目进度、难题,协商解决新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层层抓落实,帮助解决审批手续、补偿金发放、选房安置等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梧州讯(记者/韦继川通讯员/曾令卷)梧州市龙圩区创新举措,率先打造以专门应用软件为载体的定位签到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加强对帮扶人员的管理监督,促使帮扶政策精确落实。建立管理平台,提高帮扶精准...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