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萍 通讯员 黄超光 林致伶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都可以看到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身影,他们对占道乱摆卖、乱搭建、噪声油烟污染、人行道车辆乱停放、建筑泥头车排渣撒漏等违规行为进行整治和查处,解决了一批影响市容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随着市容环境整治常态化和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日益规范化,梧州市城市管理执法水平低的被动局面正在逐步扭转,市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市容环境整治常态化
近日,幸福社区嘉多利花园小区的居民出门安心了许多,原来盘踞在小区门前的“马路市场”被整治了,道路变宽敞了,垃圾污水没有了,居民出入自然就感觉舒畅多了。居民胡女士说,整治前小区对出的几十米道路全被摊贩占据,最多时有100多个摊档,支起50多个帐篷,卖青菜、肉类、熟食、杂货的都有,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人走过都艰难,更别说车子了。
“我们现在还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在小区周边巡逻,从早上6点多值守到晚上7点,防止乱象反弹,推进长效治理。”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长洲大队大队长邓国平说。
不止是嘉多利“马路市场”,还有枣冲小区周边、大塘市场周边、大东市场周边、大园塘市场周边等全市市容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也加强了整治。去年以来,梧州市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以集中行动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常态化和长效化。
市容环境整治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主战场,城市环境直接体现城市管理水平。一直以来,市容环境整治存在乱象根治难、长效管理难的问题,占道乱摆卖、车辆乱停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等城市“顽疾”突出,经常是城管来了有所好转,城管走了就反弹。
“如今,我们更注重整治成效的巩固和常态化管理。”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负责人表示,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将继续加派人手,对整治关键点实行定人定岗,对市区主干道、重要节点进行机动巡查,发现反弹苗头及时予以制止,有效解决了市容环境突出问题。
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
今年6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开组织了一次行政处罚听证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围绕违法行为事实、处理意见、处罚依据等进行了陈述、申辩和质证、辩论。截至目前,依据违法事实和听证会情况,执法局已对多起电动车销售店和水果摊档占用公共场地案件开出罚款两万元的大额罚单。其中大部分当事人都已承认并改正错误,接受了处罚。
违法当事人欧×感慨地说,以前占道罚款最多也就是罚一两百元,现在居然罚得这么重,且法律依据明确,以后肯定不会再犯了。
事实上,最近一年多来,梧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和规范了。梧州市是全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去年6月底挂牌成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全面开展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行政执法,其中有79项职能和处罚权是从其他部门划转过来的。一年来,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将重点放在整合队伍力量、加强法律法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上,着力破解工作开展不系统、执法效力不足、措施和成效不持久等问题。
运用国家和自治区等有关法律法规条文,城管执法部门加大了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今年7月,《梧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施行,进一步细化了有关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措施,同时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行政强制权,明确执法人员可扣押占道经营的物品、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工具等,更有利于震慑违法行为,提升执法效力。
新闻推荐
9月7日,白云山公园景区,梧州市路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操作挖掘机开挖埋藏管线的凹槽。本报记者吴艳虹摄梧州市路灯管理处将于国庆节前完成95套路灯安装本报讯(记者吴艳虹通讯员黄超光)当前,梧州市正在大...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