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燕妮(右)指导学生古筝技巧。
本报记者 陈可夫 文/摄
工作室里,悠扬的古筝音乐在麦燕妮的指间流淌,身边环绕着一群专注的孩子。每天与古筝、学生为伴,麦燕妮陶醉其中。
体操退役,跨界玩民乐
麦燕妮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舞蹈天赋,4岁那年,她被市体校体操队教练员相中,招进市队集训,6岁那年已被定为体操二级运动员,先后在各级少年儿童体操比赛中夺得好名次。
11岁那年,麦燕妮退役了,她在学校里的舞蹈队当领舞,延续对舞蹈的热爱,并开始规划将来从事舞蹈艺术行业的愿景。
初一时,梧州市举办首届独唱独舞独奏比赛,爱好歌舞的麦燕妮鼓起勇气报名参赛,并自编自导的现代舞蹈《春》,她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表演服装,在舞台上释放最美的自己,最后获得中学生组第二名。
然而,名次的背后,还引起了她内心的触动。“参赛节目中,有许多参赛选手选用钢琴、电子琴等西洋乐器来参赛,唯独很少选手以中国民族乐器参赛。”麦燕妮回忆道。比赛结束后,她便萌生了学习民乐的念头。当时学校的音乐教师梁老师了解到麦燕妮的想法,对此非常支持,尽管梁老师大学所学专业为钢琴,但是费尽心思从扬州托运回一把价值2800多元的古筝,用相对正规的教学方式,从古筝的坐姿、指法、弹奏基本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渐渐将麦燕妮带入民乐大门。
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弹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但是要想练好这门才艺并不容易。
麦燕妮回忆,由于儿时参加体操训练,常年使用抹擦镁粉防滑,娇嫩的手指皮肤组织被腐蚀,为此落下了季节性严重脱皮的病症。在练习弹奏古筝的时候,经常弹到手指出血。因为有些指法不能戴假指甲完成,她为了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用纱布包着手指也继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时初学古筝的她,经过三个月时间的高强度练习,在当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演出中,麦燕妮成功弹奏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古筝演奏也逐渐被更多人学生认识和接受。
2004年,麦燕妮报考大学,曾梦想着当一名舞蹈编导的她,由于身高原因无缘舞蹈专业。抚摸着心爱的古筝,她坚决地改报声乐专业,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入了广西艺术学院。在学校里,她选择了民乐增修课程,并师从广西古筝界的资深老师,麦燕妮在古筝弹奏方面接受到更为专业系统的学习,这也坚定了自己日后从事古筝教学的信心。
艰苦创业,兴趣变事业
2009年,女子十二乐坊凭借一曲《茉莉花》蜚声海内外,中国民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当时,刚回到家乡梧州创业的麦燕妮正面临事业起步期的种种烦恼。“刚接手的琴行缺少专业教师,而许多家长都希望趁假期让孩子报名学习艺术课程。”麦燕妮求助在梧州工作的学姐学妹一同出主意,得知麦燕妮希望在艺术培训方面的创业想法后,大家纷纷支持,主动应邀担任琴行的老师。
可是,学姐学妹们学习的专业多为西洋乐器或声乐,而有不少家长希望琴行能开设古筝班。于是,麦燕妮挑起了民乐教学工作,从备课到教学全部一人完成。经过几年的坚持,学生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不少学生参加国内各级古筝大赛,屡获金奖,麦燕妮在家长圈中得到认可。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汉民族弦乐,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介质。”麦燕妮介绍,每一首古筝曲子都有一段传说和典故,孩子们在练习弹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律来感受历史。例如《林冲夜奔》表现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情景,《汉宫秋月》表达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麦燕妮坚持古筝弹奏十八年,从一人创业经营琴行,发展到现在带领四十二名教师团队的艺术培训机构。十年间,琴行培养学生3000多人次,不少学生在国内各类大赛中先后获奖。
她的琴行也被指定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考级点、广西民族管弦乐学会民族乐器考级点、中国儿童戏剧授课点、广西艺术学院附中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广西广播电视学校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麦燕妮发现,学习古筝的孩子中,仅有少部分人能长期坚持,大多数孩子到了升学阶段会中止训练。因此,她特别珍惜有天赋的学生,一方面反复动员家长支持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尽可能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
走过创业十年艰辛路程之后,近日,麦燕妮又加盟开办了一间全日制早教中心,把目标瞄准幼儿的艺术启蒙。“希望有更多对艺术感兴趣的孩子,能够从小接触到规范的入门培训,尤其是学习中国民族乐器。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这是麦燕妮的期盼和心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通讯员谢学勤黎剑锋)日前,在第三季度全区安全感测评中,梧州市得分94.42%,位列全区第三名。据介绍,今年以来,梧州市公安局全面推进平安梧州建设,实现了刑事警情、刑事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