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是拼音,大家先来看视频,听听正确的发音。”10月18日,梧州市泗洲小学的语文老师陈贤爱正在给一年级的学生们上课,只见她熟练地打开多媒体设备,将有关拼音教学的动画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
陈贤爱说,近年来,多媒体设备让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农村学生也和城里学生一样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1995年,当陈贤爱进入泗洲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学校校舍破烂,教学设备缺乏,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设备条件,和她自己念小学时没什么两样。此外,由于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缺乏,学校无法开展专业的体育、艺术等课程,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
“这几年,泗洲小学的变化是我根本不敢想象的。”陈贤爱说,政府加大了教育方面的投入,泗洲小学校舍得以翻新,教室变得宽敞明亮,还增加了电灯、风扇、电子白板等设备。今年秋季学期开学,长洲区教育局引入“互联网+”计划,依托网络和视频技术开展网络互动课堂,让泗洲小学通过远程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了异地同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泗洲小学的学生们也能跟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一起上美术、音乐等艺术课了。
学校的变化,让陈贤爱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多期盼。她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未来,政府还会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她希望农村学校的软件硬件设施能进一步完善,同时,希望更多的专职体育、艺术老师扎根农村,让农村学生也能接受专业体艺教育,也能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本报记者 万立平 文并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陈凡)10月16日,梧州市农委、市粮食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和市妇联在鸳江丽港中心广场联合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通过接受现场咨询、展出宣传板块和发放宣传资料,向...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