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梧州市老年大学里,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在书法、舞蹈等各个领域不断追求着,以银发为起点,使自己的人生又一次踏上新方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唱歌唱出生活之美
今年62岁的陈贵才,在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已经一年多了。当年从岗位退休后,忙了一辈子的生活突然闲下来,他决定必须找个方向充实自己的生活,于是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课程。
在这一年多的学习里,陈贵才学会了用“气”讲话,在参加演讲的时候自我感觉更加得心应手了。过去,陈贵才不用运用“气”说话或者唱歌,唱歌很快就觉得喉咙受不了,现在经过学习和练习,他掌握了“气”的运用,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讲多久唱多久都没有问题,唱歌的时候喉咙也没有负担了。在参加演讲比赛时,他运用声乐课堂学到的知识,用“气”演讲,声音非常洪亮,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67岁的李巧玉是陈贵才的同班同学,她可以说是老年大学“元老级”的人物了,她从2009年开始在老年大学学习至今。“与其在家无所事事,还不如多学习充实自己。”
自从上学后,李巧玉感觉日子过得很快,只要有课她都坚持参加,老年大学的生活给她的晚年增添了许多精彩。“跟同学们一起唱歌,互相交流提高唱歌的水平,感觉整个人的气质都提高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病痛都少了,现在可谓越唱越年轻呢!”李巧玉告诉记者,平时除了上课,大家也会参加各个社区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比赛,虽然是退休人员了,但是大家都乐于继续余热宣传正能量,共同制造欢乐。
退休圆梦学英语
年轻时,李妮没有学过英语,所以在退休前她就希望可以学习英语。为了圆梦,55岁退休时,她果断报名学习英语。
由于没有基础,英语对她来说确实很有难度。刚开始时,李妮要用中文标一个近似音,提示自己记住单词的发音。“曾经一度想放弃不学了,特别是读着读着,经常想不起发音,很怀疑自己是不是自找苦吃。”55岁自虐学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时,李妮也曾经想放弃,但是最后她坚持下来了,并且不断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她知道中文标音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通过提前预习和反复练习,并使用软件在线学习英语,逐步抛弃中文标音的错误办法。此外,平时的学习非常用功,积极与老师交流,经过一年的学习,现在她可以脱口而出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还可以进行两三分钟顺畅的英文阅读了。
自从参加英语学习后,李妮感觉自己更有朝气,看外国电影时可以听懂一点了,也会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每当她在朋友前飙英文歌时,身边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她英语好棒,并投来佩服和羡慕的目光,这时的她觉得学习英语非常有意义。
李妮还在英语学习的路上继续深造,她希望未来能够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将来希望可以做孙子的英语家庭教师。”而这,也是李妮新的人生目标。
十年拉丁舞动时光之刃
跳拉丁舞是现年66岁的刘少群的爱好。2007年,刘少群开始学拉丁舞,十年过去了,刘少群依然跳动的舞姿传递出无限活力和感染力。
十年前,身边的朋友都觉得退休了才学拉丁舞,几乎是不可能。越难越有挑战性,刘少群就越想学,凭着对拉丁舞的热情,退休后,她坚持学习拉丁舞。
当年,学习拉丁舞尚无正式的教室,只能在露天课堂学习,可以用“日晒雨淋”来形容那时候学习条件的艰苦,但刘少群并没有丝毫退缩。
“当时我是全班跳得最差的一个。”刘少群回忆入门阶段的“窘事”,最初开始学习拉丁,就简单的一个双腿夹纸动作,她花了四堂课的时间都还没学习好。她没有放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于是她平时都勤加练习。现在,她自信自己是班上跳得最好的一员,因为她跨过了当年的自己,成功挑战自我。
“我的脚曾经受伤过,但是我太喜欢跳舞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因为脚伤放弃拉丁舞。”发自内心的喜欢,让她在练习中投入全部热情,也收获了新的快乐和成就。长时间坚持练习,让刘少群和她的同班同学们都保持着更为柔软的身段,舞台上的他们常常博得台下年轻人的惊叹:这么大岁数了,举手投足间还这么柔软!
换上练习服,音乐响起来,在跳跃舞姿背后,刘少群收获了退休生活新的平静。她会一直学习拉丁舞,直到自己真的跳不动。
慢节奏练出“祖孙乐”
施静慧今年已经75岁了,虽然满头白发,但是精神奕奕,满脸笑容,她来到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已经两年了。
施静慧一直对书法有兴趣,但苦于没有老师。在老年大学里,她跟着老师学习,从基础开始学习。她是班上年纪最大的一个,学习过程较慢,但是对书法绝对是认真的。施老太太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一横一竖,她要反反复复练习一个学期,才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水平。
“现在,我有空在家也会练字,我的孙子也有练书法,有时候他还指导我哪里写得不好,我们祖孙是书法学习的搭档,可以说是互相学习,相互提高。”施老太太笑着说,不仅可以跟孙子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跟孙子切磋书法上的知识,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在老年大学里,施静慧收获的不止书法。以前,她不会用手机上网,现在她已经学会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了,不仅可以跟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还可以开阔视野,在网上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料,补充个人知识。
回想还没有参加老年大学前,施静慧刚从医院出来,家人支持她多学习一些知识,不但可以充实生活,更能陶冶性情,有益身心健康。为了鼓励她,女儿还专门带着她来到老年大学报名。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如今,75岁的施静慧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她在书法研习路上得到了熏陶和满足。
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卢明介绍,为了充实和拓展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梧州市老年大学开设了不同课程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退休后,在新的学习领域可以找到志趣相同的新朋友,拓宽自己的晚年朋友圈,看到老人们脸上幸福满足的笑脸,恰是“老有所好,老有所乐”的初衷和追求。
白发老伴成了“同桌的你”
如果说,“夫妻双双把家还”是过去反映年轻人追求自由婚姻的经典唱词的话,那么,“老夫老妻上学堂”则是当代老年人与时俱进,追求时尚生活的生动写照。在老年大学里就有这么一对夫妻档。
“感觉又回到纯真的学生时代,这是非常美好的事情。”71岁的王林英,这个学期跟老伴报名了诗词班,在班上也是同桌,不少同学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在夫妻俩的眼中,老夫老妻同上学堂,不再是为了“口”,而是为了“心”,更新知识,完善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提高自己的素质。
王林英的老伴非常喜欢写诗,她作为老伴的第一个读者,第一个点赞的同时,也跟老伴互相切磋,给他提出修改的建议。今年10月26日,市领导到他们家里慰问,他们俩一起读老伴写的诗给市领导听,受到市领导的称赞。回忆起这个事情,王林英的脸上满是骄傲和开心。
白发之年重新坐回教室,老人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课堂上,这些银发学生们一个个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听课,场面着实让人感动。
王林英告诉记者,每逢有演出机会,同学们就非常开心,特别是拿到新的演出服,第一时间在身上比划,整个人笑得灿烂极了,像个第一次登台表演的小朋友一样,有返老还童的感觉。
“育了桃李做桃李。”这是王林英老伴写的一句诗,是他们的现实写照,以前他们作为老师教育学生,现在退休了,又做回学生提升自己,打造一个既充实又愉悦的晚年生活。
新闻推荐
梧州零距离网友提问:位于梧州火车站十字路口附近的湖景一号项目工地扬尘严重,土方没有任何遮盖,运输车辆带泥上路。住建委网络发言人答复:我委组织工作人员对该工地进行核实,未发现泥头车白天违规运输...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