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邦先生收藏的梁瑞生茶烟庄早年用宣纸制作的六堡茶茶票
郭俊邦先生收藏的梁瑞生茶烟庄早年制作的六堡茶茶票
1971年从香港寄往怡保的梁瑞生茶烟庄出品的六堡茶样品,现由郭俊邦收藏。(郭俊邦供图)
郭俊邦(右)在安顺市的霹雳河畔给记者介绍霹雳州的航运情况。
这艘被命名为“督亚冷铁船5号”的船,1938年由英国公司F.W. PAYNE & SONS 建造,至今依然停留在怡保附近的小镇华都牙也。(郭俊邦供图)
安顺的霹雳河
讲述人:郭俊邦(42岁,资深茶道文化研究者,现居怡保)
我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沉醉于中国茶道文化,因此,我放弃了中学教职,全身投入茶的世界,与志同道合者分享杯中韵味。
有“普洱茶第一人”称号的邓时海教授,是我茶道文化上的启蒙老师,他一步一脚印地牵着我走在茶道上,将普洱茶的知识倾囊相授。
普洱茶价格上涨,也带起了同属黑茶的六堡茶的价格。怡保的居民一直都喝六堡茶,我自己也从小喝六堡茶,知道陈年六堡茶在怡保留存较多。我觉得六堡茶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自2002年开始收藏陈年六堡茶,并投入到六堡茶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英殖民地时代至20世纪80年代,怡保是主要的锡矿产区,矿工们都钟情于喝六堡茶,所以留下了很多陈年六堡茶。
怡保的地形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近打河通往外界,在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还很落后的时代,所有物资包括六堡茶在内的生活用品,都经水路船运到怡保。
经过研究和分析,我认为当年从中国运茶来的货船,经过新加坡和马六甲后,便会驶入霹雳河口的安顺市。安顺曾经是一个大型的河口内港,码头水深广阔。我走访了很多安顺当地的前辈先贤和街坊老人,得知以前有很多运货来的“火船”(汽轮)都停泊在安顺码头卸货,然后将本地土产和货物搬运上船,运至外地或外国。因此,当时安顺码头附设了一个海关单位处理船务。
近打河是霹雳河的一条支流,因为水深不足,容纳不下“火船”停泊装卸货物。因此,“火船”在安顺码头卸下的六堡茶及其他物资,就装载上一些小木艇或小帆船,沿着霹雳河溯流而上,进入近打河,一直上行到怡保,在怡保城边近打河的码头被卸下来,运到城里的茶商或矿务企业手中,最后发散到各个矿区。
后来,公路和铁路交通发达了,怡保市区的近打河段两岸也修筑了河堤,这条水路亦告中断,近打河和霹雳河之间运货的船也慢慢地消失了。到了1987年,荒废已久的安顺码头被拆除。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怡保的锡矿业开始衰落。如今,锡矿区、锡矿场已所剩无几。我们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近打河口到怡保市区河段沿岸,分布着无数大小湖泊。这些湖泊其实是当年怡保锡矿业衰落后留下来大大小小的矿坑因长年积水而形成的废矿湖。
虽然锡矿业衰落了,但由于怡保人口约90多万中“广府人”占了90%以上,所以整个城市一直消费着大量六堡茶。在这里,梁瑞生茶烟庄和陈春兰烟茶行经销的六堡茶,以及香港慎昌行出品的“四金钱”六堡茶都很有名。“梁瑞生”“陈春兰”这些茶庄,在香港进口六堡茶,于怡保门市销售。陈春兰烟茶行的门店虽然已经结业,但当年卖出的陈年六堡茶,直到如今仍然有很多保留了下来。
而梁瑞生茶烟庄门市仍在经营,很多怡保的居民都去那里买六堡茶。我和梁瑞生茶烟庄的易老板是好朋友,所以也在他手上买了不少陈年六堡茶。
据我所知,梁瑞生茶烟庄的陈年六堡茶都是在香港制作,再运到怡保售卖,后来也有一些六堡茶在本地制作。因为怡保的华人喜欢喝陈年六堡茶,所以梁瑞生茶烟庄的六堡茶都会陈化至一定年份后才出售。
除了“梁瑞生”“陈春兰”等经销的香港制作的六堡茶外,怡保还有很多以前“中茶”公司出口的六堡茶。如今,在怡保的六堡茶新茶消费市场上,数量最多的是梧州出口的六堡茶。
时至今日,怡保人还是习惯喝六堡茶,不仅自家喝,在茶馆食肆也喝。在怡保,“广府人”占了绝大多数,而“广府人”有一个特性,就是讲究饮食,所以怡保的茶楼和酒楼很多。
其中有一条街集中了很多家传统茶楼,被叫做“茶楼街”,这些茶楼一直将六堡茶当作基本用茶。在中国广东地区,茶楼、酒楼喜欢在普洱茶里拼入菊花做成“菊普”,在怡保却不同,当地的茶楼、酒楼都是在六堡茶里拼入菊花做成“菊堡”。
因为怡保一直以来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六堡茶消费区,所以马来西亚留存下来的陈年六堡茶很大部分都在怡保,怡保的陈年六堡茶收藏量最大,收藏家也最多。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藏家手中都积攒一定量的陈年六堡茶。
如今,六堡茶的价格上涨,陈年六堡茶更成为稀缺品,茶价飇升,很多藏家都成了陈年六堡茶的卖家,但因为总体出售量少,所以陈年六堡茶还是可遇不可求的。
“霹雳河以前航运很兴旺”
讲述人:Andrew(63岁,安顺市居民,现居霹雳州安顺市)
我父亲是从中国福建南安来的,而我出生于安顺市,接受的是当地的教育,所以,我用的是英文名字。
霹雳河流经安顺市,一头通往巴生港,另一头通往怡保的近打河。我记得,在我出生前,霹雳河畔的安顺旧码头就已存在,那时的码头还是木质码头,从外地来的货船都停泊在这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很多船来往于霹雳河,每天都有船从外面驶来。一般来说,从安顺向外运的主要货物是荷兰水(当地人称汽水为荷兰水),而从外地运入安顺的则是各种杂货,其中也有茶叶。货一运抵安顺,商家请的搬运工就会上船卸货。这些货物除了在当地销售外,也会运往周边乡镇。当时,这个码头附近还设有海关。
码头对开的路口,我们称它为吉灵路口,因为,当时霹雳河航运很兴旺,需要很多搬运、装卸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是印度人,而当地人称印度人为吉灵人,所以,这个路口就被称为吉灵路口。吉灵路两边以前全是货仓。
安顺旧码头一直使用到1987年左右。因为航运的衰落,霹雳河的运输功能结束了,现在,河里只剩下采砂船。
采写:本报记者 苏爱清 杨麦龙天传 摄影:本报记者 苏爱清(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营改增后我公司的税负降低了,公司拥有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创新、拓展业务。今年11月我公司已顺利建成年处理15万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生产线,在我区率先成为蓄电池绿色循环企业。”骆驼集团华南蓄电...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