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记者 陈可夫通讯员史秋兰陈凤玲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关系到集体资产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26年前,梧州市郊区新兴村(现长洲区新兴村)村“两委”班子一行远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县学习取经后,探索实行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股份合作社,成为广西首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
到了2015年5月,梧州市长洲区被列为广西唯一一个、全国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县(区)之一。此后又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长洲区顺利完成农民按股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使当地农村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可喜转变。如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长洲样本”已在全市推广。
1.小村闯出好“钱景”
风从海上来,潮起伶仃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深圳大地送来春风,深圳市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宝安县也顺势而上。路网纵横、高楼林立、商业繁荣……这些都是宝安县在那个年代留给人们的奋进记忆。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1993年,改革开放大潮在中国大地全面深化。先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红利,不断刺激着梧州市郊区新兴村的村民。
风云际会之时,需要敢想敢干。新兴村原村长黄少南永远忘不了1993年的那个夏天,那时的他年仅28岁,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也不过26岁。黄少南当机立断,组织全体村干和村民小组代表到深圳市宝安县,学习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考察回来,新兴村当年就开展集体资产清查核算,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逐步实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股权可继承、可转让的股份静态管理,把股权量化到每位村民。
股改成员名额、股份固定下来后,村民的分红逐年增多。“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后,梧州市委、市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写着‘梧州第一村’这几个醒目大字的牌匾,很提振人心。”黄少南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26年前。
卸任新兴村村长后,黄少南辗转到过城区企业局、统战部、人大教科文卫与民族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工作,但无论到哪工作,他都一直关注和牵挂着长洲区的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热心参与村民小组活动,出点子、提建议,希望新兴村的改革成为“长洲样本”。
一路改革,一路收获。如今的新兴村已是“富裕村”,全村有11万平方米集体物业,市值近4亿多元。“按照村集体收益除股权分红外提留40%、村民小组和生产队提留5%~10%的原则,村集体收益不断增加。如今,村集体每年还斥资购买或装修新的物业来增加收入。有了资金保障后,村里也可更多地开展敬老、敬学、敬善等活动完善社会保障,辖区治理水平因此大幅提高。”现任新兴村民委员会主任莫志森说。
2.村民“变身”成股民
16000元——这是今年春节前柳标志从龙新村第11村民小组的集体收益中拿到的整户分红。正是因为股份权能改革,柳标志跟全村其他符合条件的村民一样,成了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的“股民”。
“我们家的股份属于地份股,一户共四股,固定不变。今年,村民小组升级扩建了集体所有的香城农贸市场,租金增多了,集体收入也增加了,现在一股值4000元。”柳标志说。
在农村,以往很多时候,集体资产和集体收益分配不均,即便是一些富裕村,村民们也只能间接享受“象征性”福利,得不到实际利益。
2013年,龙新村作为长洲区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全村25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村民每人分别配置资源股份或物业股份,股份合作社年度集体经济收益实行按股份分配。
当时,股民成员身份界定成为关键。外嫁女、出嫁女、空挂户,都是争议集中的难题。长洲区根据“以户籍关系、承包关系为基础,依法依规、应给尽给为总要求”的成员资格认定基本原则,细化拟定了各类情形认定,再按流程规范推进,最终定下大家都能接受的成员标准。通过股份权能改革,龙新村让符合条件的村民“变身”股民。资产怎么管理,都由股民说了算。
去年举行的龙新村第11村民小组代表大会上,村民们提出将投资建设农贸市场以外的资金全部用于分红,这块资金有200多万元。于是,就有了柳标志手中的分红。
龙新村塘洲一组组长莫洪年回忆道,2014年初,红岭新区路网已经四通八达,在金芽山与新体育馆交界处,有一块12亩的集体留用地分别隶属5个村民小组。当时,大家眼看道路通车后周边人气旺盛,但对于这块土地建什么、怎么运营却没有具体思路。
“就在这时,村委帮大家拿了主意,引导大家建设连排写字楼,抱团招商。各村民小组的股民纷纷同意。”莫洪年说。今年1月份,建起的5幢写字楼已全部转租给4个业主单位,每年租金收入200多万元。
“现在,龙新村靠出租物业全年集体收入达到1300多万元,发展公益事业和投资兴业都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随着城市重心西移,村集体所属的1500多亩闲置用地已成为黄金地块。”龙新村民委员会主任卢武林说。
3.深化改革再向前
新兴村、龙新村的探索,引领着长洲区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据长洲区经管站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年中,长洲区共核实集体资产26.55亿元,配置股份18.77万股,颁发股权证书32980本,成立集体股份合作社231个,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改革前的325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股份分红、土地流转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如何让股权变成产权?可流转、可交易、可抵押、可担保,是长洲区正在酝酿的改革新举措。长洲区政协副主席、原经管站站长陆建敏介绍,长洲区正借助梧州市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契机,充分整合和利用城区现有的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筹建区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以及镇(办)级流转交易服务机构。相关业务将全面接入自治区、梧州市的服务平台,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及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明确流转交易主体。市场流转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农户拥有的产权由农户自主决定是否入市流转交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妨碍自主交易。农村集体资产流转必须进入市场公开交易,防止暗箱操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要依法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审查核实、登记备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出让方必须是农村产权权利人,或受农村产权权利人委托的受托人。除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户持有的集体资产股权之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受让方原则上没有资格限制。
确定流转交易品种。市场流转交易品种分别为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不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建设项目招标和产业项目招商和转让等其他有关品种。允许各村根据当地实际,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增加的原则,妥善安排进场流转交易的品种及数量,逐步覆盖全部农村资产、资源。
“未来,村集体、村民小组管理的集体资产交易全部采用市场化运作,集体资产估值将有望大幅增长,股民手中的股份将更加值钱。”陆建敏说。
(本版图片由长洲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2014年6月12日,扶典口西江特大桥举行开工仪式。2014年10月14日,开始搭设施工栈桥。2015年3月12日,完成全部84根水中桩基施工...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