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1日出生的周业全,父母没有为他取名国庆,而是依照族谱起名“业全”,也是期望他长大后家业兴旺齐全。周业全在国家经济相对困难的时期成长,随着国家日益强盛,以前穿不起鞋子的穷小子,靠着自己的奋斗,生活越来越好,如今拥有了三代同堂、生活宽裕的美满家庭。
周业全年幼时,父亲因故早逝,兄弟姐妹五人全靠母亲一人辛苦拉扯大。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贫苦,周业全一家的生活更是艰难,兄妹几个都穿不起鞋子。当时,市民来往河东与河西片区靠一条由木船组成的浮桥通行。周业全深刻地记得,在夏日的暴晒下,浮桥桥面经常被炙烤得烫脚。每次过桥前,打着赤脚的他都要先把脚泡在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奔跑过桥。
1969年10月1日,是周业全的11岁生日,他第一次对国庆节有了特别的感受。那天不仅是新中国成立20周年,也是市区桂江一桥正式通车之日,梧州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通车庆祝游行。周业全作为小学生加入了游行的方块队,当他踏上桂江一桥的时候,不禁被这座前所未见的宏伟桥梁震撼。当时,周业全心中坚信:城市架起大桥,群众有鞋子穿,国家一定会日益强大,大家也会过上好生活。
周业全一直都以“生逢国庆”为自豪,这种自豪感也催生了他报效祖国的责任感。1978年,20岁的周业全满腔热血,参军入伍为国家效力。三年军旅生涯,每逢国庆活动他都会格外投入,因为他早已将国庆节看作自己最重要的节日。
退役后,周业全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在自己生日当天还是过得很“低调”。周业全说:“小时候,我们的生活连解决温饱尚且困难,更别说能有什么庆祝生日的活动了。”因此,这数十年来的生日,他只是简单地与家人逛商场、公园,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和谐氛围。
2012年,周业全的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那年的国庆节,儿子用刚拿到的工资请全家到酒楼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周业全54年来,第一次正式庆祝自己的生日。现在每逢国庆日,孝顺的儿子都会特地为周业全庆生,周业全内心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给人民带来安稳富足的生活,有国才有家,生逢国庆是何等自豪!
本报记者 邓发浩
新闻推荐
在1965年的国庆节,也是杨永芝18岁生日当天,他穿起绿色军装,踏入军营 编者的话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选取了一批生日为10月1日的梧州人进行采访,让他们讲述“国庆”二字对于他们的意义。通过这些...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